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委会会议上的讲话(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委会会议上的讲话(2)

2010年09月13日 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大学的功能进行了充分和清晰的阐释,体现了中央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将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当前,我国有2600多所高校,学生总规模达2980万人,每年毕业生6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等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和纲要精神,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奋起直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历史性跨越,是立足国情、脚踏实地、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目标的内涵式跨越,要在质量上有一个新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结构布局上有一个新的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有一个新的贡献。当前,要在以下九个方面下大力气推进。

  第一,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要在政策导向、资源分配、评价考核、投入保障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要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现在有的学校重科研而轻教学,弱化了人才培养功能;有的学校生师比过大,教学投入不足,教学实验条件跟不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现象要尽快扭转。学校领导的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书记、校长要亲自抓教学工作,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定期研究教学状况,解决实际困难。教学资源要更多向教学一线倾斜,特别要提高本科教学经费比例,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等薄弱环节。高校要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二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抓住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契机,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在人才培养中,要更加注重创新性,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综合性,改变单一知识教学,既注重专业的深度,又拓展知识的广度,既着眼能力素质的提高,又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注重实践性,改变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开放性,改变比较封闭的培养方式,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注重选择性,改变学习渠道过窄、教学管理僵化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

  三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现在,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要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评价要向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模式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第二,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标志。

  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必须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学科综合交叉和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的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更大责任。一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瓶颈制约,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理论创新、传承文明、引领风尚、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二要加强基础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80%的面上项目,要稳定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持续有力支持,鼓励自由探索,注重长期积累,推动基础研究向世界水平迈进。三要重视培育创新能力。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特别是在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开放。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注重吸收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四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重数量不重质量、重论文不重应用、重专利不重转化、重争取经费不重产出成果,是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下决心改革评价机制,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和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不同研究领域采取不同评价标准,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应用研究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三,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又面临着产业升级、体制转轨和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迫切要求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一要成为新兴产业的促进者。紧紧围绕新能源、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结构、学科设置和研发攻关等方面提前布局,促进产学研用紧密融合。二要成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三要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在职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参与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服务。四要成为国家和区域高水平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面向国计民生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比如,围绕宏观调控、“三农”问题、气候变化、资源能源、收入分配、社会民生、公共外交、国家战略安全等重大课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建设性意见建议。高校只有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自身才能实现高效益、强后劲、可持续的发展,真正确立高校的社会声望和存在价值。

  上面阐述的是高等教育三大功能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关系。从大学发展历史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逐步衍生和发展起来的。要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应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支撑人才培养。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