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缺少可行性 考研“品德关”考察遇尴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被指缺少可行性 考研“品德关”考察遇尴尬

2010年09月13日 11:5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研究生招生,考生诚信状况将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关于做好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和《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要求“下大力气解决招生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干扰”。实际上,研究生招生思想品德不合格不予录取,并不是“新规定”,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出台了类似的政策,那么,何以直到今日我们依旧关注这样的“新闻点”?或许,是因为缺少可行性,才使得人们每每“旧事重提”,希望这一个方向正确的好政策最终落到实处吧。

   -担忧

  标准若不明确

  考核意义有限

  提倡“德才兼备”型的研究生很重要,然而,作为一种招生标准,甚至几乎是可以起到“一票否决”作用的标准,应该有细则化条款,不能大而概之,否则,难有执行力,也容易导致招生不公和权力寻租。

  从新闻中来看,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可以作为思想品德不合格的重要依据,反对作弊、反对论文抄袭,无疑是值得贯彻的,但笔者担心的是,由于教育部没有将标准细则化,一些大学很可能会自由裁量,比如将有过未婚同居行为的考生“一票否决”,比如将和学校、和老师有过纠纷的考生设定为“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前几年,有位女学生在课堂上和某著名经济学家发生肢体冲突,这样的学生算不算“思想品德不合格”?

  再者,很多大学出台过严格的规定,比如北京大学就规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三到五年内将不得再报考北大研究生”,这样的规定就相对明确;而教育部的规定没有谈到作弊是否包括高考作弊、大学期间作弊,换言之,对作弊的处罚时效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是不妥的,学生不应该为一次抄袭而终身受罚,认为一个学生应该永不犯错也是没有现实可能性的。

  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可能会因为高中时代的一次普通考试有抄袭行为,而被认定为“思想道德考核不合格”,如果存在着权力寻租行为,那么这种不明确的判断标准就会成为寻租的遮羞布,比如想录取第二名考生,只需要找找第一名考生过去有没有“污点”即可。

  一言以蔽之,若标准不明确,则考核意义有限,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这样的规定,必须要强调其制度边界,杜绝制度上的漏洞。一旦“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话,必然导致寻租行为泛滥。欧木华

  看档案定品德

  水分多难公正

  这个考研“品德关”看上去很美,实际操作起来困难不小。

  众所周知,从思想品德的本质来看,它是属于道德范畴的内容,它本身是难以量化且充满变数的,其内涵和外延相当宽泛,如何界定,至今没有公认的说法。因此,要对一个人的品德做具体、合理、公正的界定,并非一件易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特别是对于尚在读书的青年学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一旦犯错就要取消其学习资格,是不是有些过分呢?教育本身就是教育学生学习知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予以改正,这也是教育的基本涵义。品德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项内容,给考研设置“品德关”,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有待商榷的。

  从目前来看,考研“品德关”的依据基本都是看档案,其档案的内容决定一切。问题也随之而来,通过看档案来审核考研“品德关”,本身就不是什么进步,也不是什么良策。目前来说,档案里的内容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考生的情况,水分太多。而且,这都是招生人员一句话的事,认为你行就行,你不行就不行,因此,也容易滋生诸如腐败、渎职、不公正等问题。

  也就是说,给考研学子设置“品德关”的规定,不论是从依据,还是到如何划定等问题,都是有问题的。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大都对其一笑了之,这样的规定也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相反,针对教育方面的道德问题,从部门,到个人,都是频频爆出丑闻。高考加分的、权贵子弟耍特权的、教授抄袭的等占据了我们的视野。因此,笔者认为,请我们的教育先过过“品德关”,看看我们的教育是否合格?是否思想品德高尚?陶功财

  -建议

  当务之急是规范招考

  重视品德考核,严把“品德关”,招收“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研究生,不仅是招生部门的旨意,也符合公众对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的期许。问题是,考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合格怎样界定?究竟由谁说了算?

  如果由招生学校说了算,其前提是招生学校要有公信力。实践证明,近年来,在研究生招考方面,考务工作中屡屡出现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等行为,特别是在命题、阅卷、复试和录取等环节中更是问题多多。别的不说,单就命题和复试两个环节而言,就有很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若是考生生源学校说了算,也有很大的缺陷。一是生源学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在品德鉴定方面一般是不会为难考生的;二是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考核不够重视,缺乏科学完善的思想品德考核机制。品德考核很难通过量化用分数体现,而使用“合格”与“不合格”的二元标准来评价考生品德,则更缺乏科学性。

  应该说,考生的品德是长期培养的结果,抽象的思想品德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日常行为中得以体现,一两次面试,抑或是问卷笔试,难以在短时间内考察出个人的思想品德。

  目前来看,研究生招考最突出的问题不是考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当务之急是规范招考行为,有效地预防和严惩各种违规现象。对招考过程中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等行为依法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从而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我想,这些总比单纯地考查考生的思想品德要现实而且有用得多。(李继彦)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