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第一棒砸向体制 最大阻力来自既有利益格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改第一棒砸向体制 最大阻力来自既有利益格局

2010年09月09日 1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对于温家宝总理曾数次点名的“教育去行政化”问题没有具体涉及。

  距离《教育改革纲要》颁布近一个月时间,8月25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同一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在会上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举措。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教育改革第一棒砸向体制,说明改革推行的最大阻力来自既有利益格局,政府放权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

  转观念

  从2008年8月29日国务院成立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直至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历时近两年时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终于付诸实施。

  在这期间,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了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组织了上百人的专家咨询队伍和专家组成咨询组;搭建了东部、中部、西部9个省区市分区域规划小组和7个教育分领域规划小组。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的历次教育改革。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共有二十个部门参与。谈松华认为,教育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部门之间有时可能会有冲突,或者产生不协调,领导小组可以协调各部门,有利于推进改革。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也向媒体坦承,教育体制改革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医疗改革,其改革更为复杂,且不仅仅是教育部一个部门的事。

  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刚刚颁布不久,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表示,这次教育规划纲要涉及十年的时间,在近期启动实施的有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

  其中,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如此之多的试点改革,是否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教育规划纲要》专题组成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向《中国新闻周刊》坦承,教育改革最先改什么其实很难说,“但我认为还是要先转变观念,由过去的国家包办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

  在8月30日的“民盟烛光教育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教育观念,这是教育改革的先导,观念不改变,改革没有办法深入。

  实际上,在《教育规划纲要》总体战略一章中就有明确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

  在该次教育体制改革会议上,刘延东再次强调: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必须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有序开展;通过先行先试,尊重规律,冲破陈旧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

  改体制

  近日,关于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破格录取陕西省高三学生孙见坤的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与热议。据复旦大学介绍,去年10月,陕西省高新唐南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孙见坤参加了2010年度复旦“博雅杯”全国征文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获得了自主招生的资格。不过,今年6月,孙见坤参加高考后成绩低于陕西省一本线6分,按章程不能被复旦录取。

  在获知孙见坤没达到一本线的消息后,复旦大学文史哲专业的8名专家向其学校建议,希望将他破格录取到历史系。复旦大学招生领导小组决定破格录取该生,并与陕西省招办联系落实此事。但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此事一经披露,备受关注。

  储朝晖评述说,从国家包办教育的行政体制转向以学生成长发展为本的教育,难点在于原来已经掌握权力的机构部门如何转换角色。

  “我主张取消地方招生办,招生主体应该是高校,应该是高校和考生之间相互进行选择,但是现在多出了这样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产生就是因为过去政府包办教育。而这与以人为本相违背。”储朝晖说。

  长期关注教育的学者熊丙奇也认为,教育体制的最大问题是,政府高度垄断教育资源,将举办权、管理权、办学权、评价权集为一身,也称“管评办”一体化,既造成各类教育、各类学校的不平等竞争,又导致学校失去办学活力。

  今年2月27日,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地说,现行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总理短时间内三次批评教育行政化。《教育规划纲要》的起草参与者、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曾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足以看出中央去除教育行政化的决心。

  尤其是在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教育去行政化问题成为代表、委员讨论教育改革的焦点,甚至有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指责大学内部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但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对于教育去行政化问题没有具体涉及。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认为,教育改革最难的就是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是块硬骨头,是个攻坚的问题。“体制改革是大家最关注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到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更看重的还是教育部自身的改革,就是教育部自身的简政放权。”

  人为本

  对于教育改革难点,在8月30日的“民盟烛光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陈小娅没有正面回应,但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坚持公平和质量是今后的改革目标。

  实际上,关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多有提及。钟秉林解读为:一切最后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目标。

  在前几年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后,钟秉林就建议,今后要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发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谈松华也认为,教育改革纲要提出人才培养改革是核心,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深化到人才培养这个领域。包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应完整,整体设计,配套改革,分阶段推进。这次就是把人才培养体制,学校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的”。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遭遇“准生证”困境的消息引起社会再度关注。7月28日,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说:“南方科大的正式招生还要等待教育部的‘准生证’,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获批马上可以进行。”

  杨东平据此表示,真正的改革试点要新事新办、特事特办,否则全部纳入现有体制当中,不可能有改革。

  “人才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活力,学校有活力离不开政府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三者是统一的。”谈松华说。 本刊记者/王全宝 文/王雪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