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送礼”搅乱了教师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别让“送礼”搅乱了教师节

2010年09月09日 08:13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6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10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7日,记者连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人士,对方称,联名倡议书是学校之间自发组织的。(9月8日《山东商报》)

  9月10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近几年来,每年的教师节里,我们能够看到尊师重教的行动,听到寄语教师的祝福,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众说纷纭的争议。教师节蜕变成“送礼节”、建议取消教师节的声音,屡屡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部网站刊登倡导教师不收礼的倡议书,别有深意。

  因为有争议,所以更为引人关注。一时间,在本应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的教师节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竟是类似的辩论。一个“家长不送礼、教师不收礼”的常态社会“规则”,因为没有被一些家长和个别教师遵守,已经成为搅乱一个好端端节日的“苍蝇”,令人心生厌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取消教师节就能杜绝个别教师收礼了吗?显然不是。只要“你情我愿”、互不自觉,家长送礼、教师收礼的行为还会存在。除非其他地区都能像山东那样,明令禁止教师不能收受钱物、有偿家教。但在请客送礼见怪不怪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一纸禁令真的能遏制这种不正之风吗?这值得追问。

  所以说,教育部网站刊登倡导教师不收礼的倡议书,更多是为提醒。提醒教师们应该志存高远、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将家长“一碗水端平”对待孩子的期望落到实处。也提醒一些家长,不要时时处处担忧自己的孩子会因为“没送礼”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看礼施爱”的教师确实存在,但他们毕竟只是少数。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担了较高的道德期望与行为要求。一方面,教师朋友们应该养成足够的自觉,别让一时的贪小便宜之举,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坏了一个群体的声誉。毕竟,如果风气渐坏,今天的倡议,明天就很可能变成惩罚性的禁令。同时,对家长们而言,同样应该抛弃焦躁的“受害者”心理:今天不甘寂寞地去送礼,转头便严厉抨击教师收礼。殊不知,自己也是这种不正风气的推动者。

  风气的转变和意识的萌醒,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每逢教师节便只见“建议取消教师节”的极端言辞,将个别教师的不当行为上升到群体道德的沉沦进行诟病,搅乱了教师节、伤害了一些教师的心不说,更会使一些家长愈发忧心忡忡:风气如此,为了孩子,我们也该有点行动才对。如此恶性循环,或许才是最大的悲哀。 李记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