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校暑假期间,上海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国第一家,上海开放大学的诞生引来众多关注。有人称它是超级新式大学航母,有人说它是上海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创新机制。上海开放大学校长张德明道出了这样的追求:让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梦想成为现实。
十载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上海现有常住人口约2000万,其中包括幼儿园、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在校学生共200万。如何满足剩下1800万离校人群,特别是来沪务工人员的教育需求,上海市教委给出的答案是:上海开放大学。
面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上海特别需要把对教育进行整合与改革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因而,在全国率先建立“上海开放大学”,构架一个新型的终身教育体系也就是上海的必然之举。
这个过程历经十多年。参与了政策制定的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傅爱明向我们介绍了上海开放大学从酝酿到诞生:2000年,市政府把上海电视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和上海电视中专“四电”整合在一起,组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其目标之一就是要建设开放大学。2006年1月,上海市委进一步就开放大学的内涵提出了“新型大学”的构想。今年即将正式出台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以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整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高等学校网络学院、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等教育资源,构建上海开放大学”,并把它列为“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的重要内容。
傅爱明说:满足上海市民多样的学习需求,让终身学习成为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让上海市民能够不断追求人生发展和进步,正是政府和全社会努力的方向。上海开放大学,是上海构建更为规范、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终身教育制度、加快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新机制的一次重要探索。
架构开放立交桥四通八达
据了解,上海开放大学既是一个办学实体,也是一个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资源的综合平台;既能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又能开展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
它的基本架构是:依托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已经整合完备的上海电视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教馆、上海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同时整合利用各区县业余大学、社区学院、行业职工大学等成人教育资源,建立一所面向所有学习者开放的、体制机制灵活的、层次形式丰富的“现代开放大学”办学系统。
上海开放大学之“新”,体现在其“大学+系统+平台”的构建模式上。它是一所专事于市民终身教育的开放性大学,它又是一个“覆盖全市、面向市民的市—区县(行业)—街道乡镇三级架构的终身教育服务系统”,它还是一个“覆盖全市城乡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今年3月3日,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出,上海要“探索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机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聚合和优化相关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忠海对于上海开放大学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这座立交桥的具体功能:依托开放大学建立的终身教育体系,综合了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两方面的考虑。纵向衔接高中、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成人教育;横向沟通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等不同教育体系的融通。这种经过系统整合的资源和体系是上海市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企及的。
探索创新满足多种学习需求
在上海开放大学挂牌仪式上,“学习百万市民学习资源系统”宣告启用。资源系统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八大类,总时长超过6000小时。而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精品网络课件在学习网上也可以轻松点击。未来,资源系统将打通区县平台,达到千万级。
所有资源都免费提供,市民只须上网实名注册即可成为终身学习的一员。作为上海开放大学的学习载体,它让“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从梦想走进了现实。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张德明强调说,上海开放大学要真正达成在办学思想、入学对象、师资结构、教学形式、服务模式、质量评价诸方面的全面开放,更好地为“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理想目标服务。
他透露,上海开放大学将探索构建“学分银行”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和建立学习账户的机制,每门学科有对应的学分值,每一位学习者有自己的“个人账户”,在各类成人教育所获得的学分可以互相认同和转换,通过积累学分,可以将不同学习经历转换、认定。比如,“银行”里的学分丰盛的话,学分可以转换为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
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学分银行”系统建成后,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等门槛或将取消。今后,普通高校也可逐步将终身学习、继续教育融入学校的全日制教育体系。市民可到高校与应届生一起上课,通过考试可将学分计入“学分银行”。
而叶忠海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开放的入学方式、弹性的学习制度、紧贴社会的课程设置、灵活的学分银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覆盖面广的学习平台——开放大学在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是任何一所普通大学所不能提供的。(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李敦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