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调查:创业留人,资金和技术是个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村官"调查:创业留人,资金和技术是个坎

2010年08月27日 14: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7年,江苏省启动大学生“村官”工程,1011名优秀大学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了第一批省选大学生“村官”。如今,大学生“村官”3年服务期即满,“外乡人”是否变成了“村里人”、“带头人”?这批大学生“村官”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带着这些问题,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近日深入江苏省连云港市区及下辖4县,进村入户发放问卷,与大学生“村官”座谈调研,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中的困难,编制了一份来自苏北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样本分析。

  1/3留任大学生“村官”愿扎根农村

  大学生“村官”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制人员,其身份定位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后顾之忧。在苏大师生与大学生“村官”们的座谈中,大学生“村官”们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表示了种种担忧,报考公务员是不少人服务期满后的第一选择。虽然国家的政策好,明确提出从基层公务员岗位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定向招考大学生“村官”,但基层公务员岗位有限,通过定向招考、公开招考走上公务员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仍然是少数。

  苏大师生从连云港市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市2007届省选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的有177人,其中29人走上了公务员岗位,2人进入了事业编制,留任的有140人,还有几人选择了考研和自谋职业。留任的大学生“村官”中,47.16%的选择在没有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情况下,“暂时留任准备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仅有34.66%的大学生“村官”选择“继续留任村干部,扎实工作干出实绩”。

  全程参与调研的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马德峰表示,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做好长期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甚至把农村当成了复习备考公务员的“自习教室”,看中的是国家给予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这就有悖于国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初衷。

  创业留人,资金和技术是个坎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干得好”,在创业贷款、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连云港灌云县就要求大学生“村官”人人都有创业项目,将其作为融入农村、拉近与群众距离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基层的实践努力,也确实涌现出了不少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的典型。

  张建明是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现任职于赣榆县柘汪镇“村官”的他,在2009年创办了虾精加工厂,目前已经实现了毛收入近60万元,用工26人,带动村民年收入增加1万元。张建明已经为自己的虾精加工申请了专利,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我的产品有望取代鸡精,成为第三代调味制品”。

  虽然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不在少数,但最终成功甚至能够实现富民目标的却是少数,更多的人对创业的态度并不乐观。苏大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66%的大学生“村官”在没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情况下,会将自主创业作为自己未来的出路,但同样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资金短缺,难以发展项目”和“实用技术缺乏,难以引进项目”排在前两位。

  张建明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他通过自己筹集、贷款等方式已经投进了超过百万元的资金,其间的运转资金问题也给他带来了不小压力。宋庄镇大学生“村官”李磊开办的纸箱加工厂,投资超过了50万元,遇到的问题与张建明相似。

  与他们相比,选择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遇到的技术问题比较多。由于一次性资金投入规模较小,有不少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大棚种植,但到收获季节,却发现一起种植的老百姓都赚钱了,自己却赔钱了。“有了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不等于就会种了,别人教你和自己真正上手做是不一样的。”在座谈中,不少大学生“村官”都有过类似的感叹。

  “大学生‘村官’创业在项目选取上要有所创新,可以跳出本村,从外界引进一些新的项目。”马德峰说,盲目跟风本村的传统产业,大学生受能力和技术的限制,竞争力较弱,风险也比较大。“大学生‘村官’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向自己的母校寻求帮助,用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持自己的创业项目。”

  “看到前途,我们就能安心留下来”

  连云港组织部门的胡滨副处长表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义务支教、走访民众、真心办事,尤其是在辅助村支两委工作中,体现了极大优势。作为地方组织部门来说,也希望在实践中培养基层工作骨干,留下一批愿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后备干部。

  据统计,连云港现有43名大学生“村官”兼任了村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5名大学生“村官”被提拔为副乡、镇长。“下半年将要推行的村党组织‘公推直选’是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的机遇。”胡滨介绍了地方组织部门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大学生“村官”作为上级部门指派的“空降兵”入村工作,由于身份定位和工作职责不明晰,往往面临着难以融入村支两委工作的问题。“通过‘公推直选’走上村级党组织领导岗位的大学生‘村官’,是全体党员自己选出来的,自然能被大家认可。”胡滨解释了“公推直选”的意义。

  这一设想也得到了大学生“村官”的肯定,63.52%的人认为,“在组织上健全完善机制的情况下,愿意长期扎根农村”,67.85%的人则认为,“使干有实绩的大学生‘村官’有明确的上升通道,能够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干事创业”。

  东海县大学生“村官”蔡玮在座谈中表示,虽然大学生“村官”在“公推直选”中还会遇到种种问题和阻碍,但是“让我们参加公开竞选,哪怕只有一个人选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出路,我们就能安心留下来”。

  马德峰认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所出台的优惠政策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分流。如果能够在住房、福利、工资等方面给予多一点的政策优惠,那么对于大学生“村官”继续留在农村工作更具有吸引力。(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孔明 丁姗)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