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不是哗众取宠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素质教育不是哗众取宠

2010年08月23日 09:2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尔夫,一直是普通老百姓眼里的“奢侈品”,但近年来,有不少学校宣称,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开设高尔夫课程,但几乎都是选修。20日,成都译华国际学校公然宣称,今年新学期,该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高尔夫课程,从幼儿园大班起,全部都要参加学习。此语一出,引起广泛争议(8月22日《天府早报》)。

  作为仅有幼儿园和小学的译华学校,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来搞高尔夫练习场,其用意和目的让不少人“纳闷”。笔者想说的是,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是为了让人成长成才,应该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吃霸王餐”,应体现个性,注重因材施教。倘若以“奢侈品”来博取公众的眼球,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哗众取宠,放弃了本该坚持的教育理念,则未免失之偏颇。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我们从孔子运用的“因材施教”经验中,可以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要求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避免一刀切。良好的教育可以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笔者以为,学校应以教书育人为理念,将因材施教融入育人工作的每一步,既要帮助有不良企图的学生摆脱困境,更要帮助他们培养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平等的心态。最为根本的是要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建立起科学的社会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

  事实上,在任何社会中,教育的最终价值都不是为了培养考试能力强、考试分数高的人,而是造就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教育本身应体现为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弱化文凭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社会成材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中国社会才可能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河南 郭立场 教师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