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诈骗花样繁多 侥幸心理是受骗关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诈骗花样繁多 侥幸心理是受骗关键

2010年08月20日 08:4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画面一:招生广告触目即是】

  “某大学本硕连读,统招本科咨询报名中!名额有限!包录取!毕业统招生待遇!”“某大学本科直管班咨询报名中!校本部就读!包毕业!包分配就业!”。“某大学二学位咨询报名中!名额有限!”……

   【画面二:招生诈骗屡禁不休】

  2010年3月,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汪某等三人。2008年至2010年,犯罪嫌疑人汪某、赵某等人利用伪造的荆楚某学院录取通知书,先后骗取130余名学生的学籍注册费、学费等共计600万余元;2010年8月,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抓获以雷小涛为主的招考诈骗团伙。今年5月份以来,该团伙通过租住高校招待所,假冒高校校长、招办主任,向落榜考生家长兜售所谓“内部招生名额”,一周时间骗取6名家长的信任,获赃款105万元。

  2010年高校招生本科层次录取工作陆续结束,各类招生诈骗活动也进入“猖獗期”。高考考得不好,很多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而骗子往往抓住学生急于求学的心理,设下骗局,骗取钱财。

  虚假招生

  万变不离其宗,花样繁多总关“钱”

  骗子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理由来进行虚假招生?记者了解到,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伪造虚假招生信息、鼓吹有内部关系、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军校降分招收地方生等,是骗子集中使用的几种诈骗形式。除此之外,冒充高校招生“中介机构代理人”;谎称有“机动名额”或“特批指标”;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等,也是骗子常用伎俩。

  循着网上一则招生广告,记者以亲戚今年高考未被录取为由,联系到一位自称是某重点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的李老师,询问其所宣称能够办理的“本硕连读自主招生”。

  在记者表明考生高考分数不高之后,这位李老师表示,分数不是第一位,是否报考该校也无关紧要,他现在手里掌握今年该学校的“内部招生指标”,可以凭借这些“内部指标”让考生先进大学,待时机成熟后,再推荐至本硕连读班。

  当被问到学生毕业所获文凭是否和其他学生一样时,这位李老师向记者保证,通过这些“内部指标”招进来的学生,入校后吃、住、学都在校内,和其他统招学生一模一样,文凭自然相同。关于收费,据这位李老师讲,由于“内部指标”实际是由上级领导控制,他只是负责具体操作,因此,还价空间不大,收费介于6万到7万块钱之间。这位李老师同时表示,家长如果不放心,可以亲自带着学生来学校考察。

  随后,记者又致电该高校招生办,据该校招办工作人员讲,学校所开设的本硕连读专业只通过各地招办招收学生,现已招满,名单已在网上公布。所谓的“内部指标”纯属子虚乌有,该工作人员还介绍,近来有不少家长打电话就所谓“内部指标”一事进行询问,校方郑重提醒考生及家长,走正规录取渠道,不要相信这种招生骗局。

  根据记者的了解,近年来,高科技已被运用至招生手段当中。2007年7月31日,武汉大学招生录取结果查询网页遭到电脑黑客攻击,不法分子利用电脑黑客技术,篡改招生录取查询网页,删除正式录取名单中的11人,恶意添加8人,欺骗考生和家长,其中1位考生就被骗取金额十几万元。

  2010年8月17日,教育部又通报一起涉嫌虚假招生宣传的案件。河北人周某建立了36个仿冒各省招生考试机构的非法网站,宣传发布从其他正规教育资源或招生网站上采集的各类高校招生信息,并提供网上在线咨询、志愿填报和电话咨询等,网站内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周某还利用在“北京育人求学信息咨询中心”的身份与北京市部分民办院校及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代招学生协议,违规协助开展招生工作,并按介绍录取的人数由有关合作办学机构返还其提成费用。目前,公安机关已责令该中心进行整改,并关闭了涉嫌仿冒的非法网站,部分办学机构违规委托该中心参与招生的情况也在核实处理当中。

  缘何受骗

  “馅饼”变“陷阱”,侥幸心理是关键

  万变不离其宗,“分不够钱来凑”是不法分子的各种行骗手段的共同特点。其实,行骗伎俩并不算高明,那到底是什么使得有些考生及家长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心甘情愿去扔冤枉钱呢?

  记者了解到,对相关招生政策的不了解,是导致考生家长被骗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考生及其家长从非正规渠道获取招考信息,招考单位对考生信息保密不当,也常成为诸多招生诈骗的始端。另外,部分考生家长对国家招生录取相关政策持怀疑态度,迷信只要有钱、有关系就能上好大学,抱着侥幸的心理相信不法分子散布的虚假信息,也是骗子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

  此外,高考诈骗案的频频发生,也与犯罪分子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不惜铤而走险有关。一方面,很多学生家长为了使考生进入理想的学校,不惜花费“血本”,少的几万元,多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很多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一些被骗的家长和考生,因为怕丢面子忍气吞声,不到公安机关报案,使犯罪分子长期逍遥法外,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当然,“望子成龙”的心理也是导致一些考生家长上当受骗的主因。一位河南考生家长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声,“孩子高考发挥不好,上不了大学怎么办?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大学生就业都不容易,更别说没上大学的了,所以想尽各种办法,也得让他上大学。”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为家长和考生送来一个又一个的“馅饼”,很多家长难拒诱惑,待清醒时才发现 “馅饼”变为“陷阱”。

  如何防范

  加大信息服务,让阳光普照高考招生各环节

  招生诈骗多发期,考生和家长自身应该如何防范?

  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虞立红在接受采访时告诫考生和家长:防范招生诈骗,关键是相信国家招生政策的公平公正性,走正规招生渠道,不抱侥幸心理,并给出三点建议:

  一定要从官方渠道了解、核实相关招生考试信息,不要相信小道消息。各省招办网站以及高校官方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例如招生简章、录取分数线,录取名单等。

  一定要走正规录取途径,高校录取新生均是经过各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未经过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无效。考生被录取后,相关信息可以在各省招办查询到。

  一定要相信国家招生政策的公正性。网上录取是相当规范、严格的,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严密监控。招生简章公布后,各高校官方若没有特别声明,招生会严格按照招生简章录取学生,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特殊途径招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家长考生提高警惕的同时,政府层面也要继续推进“阳光高考”工程,让招生录取工作全部公开、透明。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教育信息服务。熊丙奇强调,发生在自考助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中的招生诈骗,主要原因是家长对这些教育领域不了解,而提供各类教育的充分信息给社会公众,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如美国联邦教育部,主要职责是调查、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发布,以供受教育者选择学校,以及办学者确定办学定位、调整办学模式提升服务,在这方面,我国教育部门与国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距甚远,应该提高。

  还有专家指出,不“唯学历文凭是瞻”,保持平和而健康的成才观和心态也非常重要。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一项选拔性考试,目的在于通过相应的选拔机制,将人才合理分流,势必会有一部分考生不能被高校录取,保持积极的心态是考生和家长的正确做法。高考招生是一项关系重大又极为严肃的工作,有着严格的制度与程序,落榜考生家长切忌因为心情急切而听信不法分子的谎言,给其可乘之机,更不能去走其所谓的“歪门邪道”。(赵婀娜 冯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