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朱清时的“突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校长朱清时的“突围”

2010年08月12日 16: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朱清时起初并不想当这个大学校长,但美国加州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家玮的一句话打动了他。吴家玮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高校改革一直怀着一个梦想,南科大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能够突破现在所有的条条框框

  10个月与10年,对朱清时来说是两段完全不同的体验。前者是他担任正在筹备中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时间,心力交瘁的感觉时时相伴——他要从无到有、一步到位地创办一所亚洲一流大学;后者是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时间,在那所中国一流大学里面,孤独无奈的体验也从未间断。

  “亚洲一流大学”

  7月中旬,在马不停蹄地到各地公干之后,64岁的朱清时难得抽出两天时间回中科大看看,他的家也还在这里。出现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眼前的朱清时,衣着朴素,说话缓慢,带着四川方言口音。走在校园里,他看上去更像一个老校工,而不是一名特立独行的大学校长。

  自从10个月前南下深圳之后,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的那间办公室一直没人使用过。他在中科大连任两届校长,前年退休。迄今在这一职位上呆了10年之久的人,除了他,还有郭沫若。

  去年教师节那天,朱清时从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出任正在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从那一刻起,他感到自己在做一个复杂的大型“实验”。每走一步都会发现问题,记下来,绕过去,不断尝试新的路。

  这个“实验”要在短时间内,以不同于现有大学的样貌,在深圳建一所“亚洲一流大学”。朱清时的同行们在内地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这所筹办了三年的大学即将呱呱落地。

  南科大是富裕起来的深圳市渴望“仰望星空”的产物。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与积淀,深圳市希望给全国留下的印象不仅是经济特区,还能有与特区经济相匹配的文化结晶——一所在南中国首屈一指,甚至与北大、清华比肩的大学。

  早在2007年,南科大的筹建工作便开始启动,但起初并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支持,直到去年12月,教育部才表态把南科大作为国家教改试点。

  与以往高校校长由组织人事等上级机关直接任命的方式不同,朱清时是深圳市政府委托国际猎头公司从全球遴选的大学校长,这在国内没有先例。遴选之初,进入第一批候选名单的有200余人,外籍人士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院长和国内几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副校长。经过评选委员会几轮筛选和投票,朱清时最终胜出。仅此过程便历时一年多。

  在中科院院士中,朱清时素有声望。自1998年担任中科大校长起,他逐步脱离科研领域,身份从一名化学家转变为教育家。近几年,他因为高调反对大学扩招、高校评估而频频见诸媒体报道。一位曾参与校长遴选的南科大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朱校长当时被相中,肯定与他的这些主张有关。

  今年2月,深圳市耗资1.76亿收回位于深圳大学城的南开深圳金融工程学院,供南科大作为启动校区使用。深圳市还另外拨给南科大一片土地用作永久校区的建设。目前当地数百户村民的腾退已近尾声,预计9月份就要动工兴建。未来校区的沙盘就摆放在南科大的办公楼大堂内。从沙盘观看,依山而建的校园规模甚是宏大。

  就在最近这几周时间里,朱清时和他20多人的筹建团队正在等待教育部的最后批复。接到批复后,南科大就可以正式挂牌成立。

  “我们等教育部的批件等得望眼欲穿,但几乎可以肯定今年开始招生。”朱清时说,也许是9月也许是10月,或许更晚一些。

  南科大的第一期教改实验班将从全国各地的高二学生中招50人。“对不少优秀学生来说,高三(阶段)纯属浪费,如果他们愿意,可以选择提前报考南科大。”朱清时透露,南科大打算自己出题,委托中科大少年班招生机构来组织笔试与面试。今年高考取得556分的山东10岁考生苏刘溢,曾被推荐给朱清时。朱清时亲自对苏刘溢进行了面试,并准备录取他为南科大第一位学生。朱清时决定,对第一期招收的50名学生,他都要亲自面试。

  无论朱清时,还是深圳市,都对这座即将起航的大学寄予重望。

  南下履新

  其实朱清时起初并不想当这个校长,深圳市第一次盛情邀请时,他明确拒绝了。

  从中科大卸任时,朱清时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诸多规划,比如文物考古研究,比如书法创作,唯独没有重新出任校长这一项。

  被拒后,深圳市方面发起了总动员。时任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王穗明亲自到合肥邀请朱清时,同行的还有几位知名的大学前校长和老院士。

  美国加州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家玮的一句话打动了朱清时。吴家玮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高校改革一直怀着一个梦想,南科大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能够突破现在所有的条条框框。

  朱清时动心了。任职中科大校长10年间,他对破除高校陈弊一直有许多构想,但始终没有机会推行。譬如高校“去行政化”,是他校长生涯的一个最大心愿,尽管他多次于不同场合呼吁,但在体制内,他无能为力。

  在任期内,朱清时看到,中科大的不少教师、研究人员争相竞聘后勤、人事等行政职务。他理解他们的苦衷。在现行体制下,教授没有行政职务,就几乎没有公共资源可以利用。教授官员化,官员教授化,高校就是另外一个官场。

  几年前,地方政府官员想建高教园区,多次找到朱清时,答应给中科大批最好的地。但朱清时认为,中科大是培养拔尖人才的,不必把规模搞那么大。去那么远的地方建新校区,老师每天在路上跑,哪里还有精力搞科研?

  后来网上出现一篇帖子《朱清时校长的战略错误》,认为朱清时不趁机占地圈钱,一旦国家为其他高校的巨额债务埋单,中科大就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朱清时知道这帖子出自校内“持不同意见者”之手,这让当时快要卸任的他备感压力。

  压力还来自教育部的扩招要求。当时朱清时接到上头一个又一个电话,希望中科大扩招,并把扩招提高到拉动内需的政治层面。第一年,中科大响应号召,扩招了300人。但朱清时很快就发现,食堂、教室、图书馆立刻吃紧,老师不够用,作业和卷子改不过来,教育质量明显下降。

  朱清时决定停止扩招。做出这个决定不容易——国家按学生人头数拨经费,再加上学费,每扩招一名学生,学校就能多收入1.5万元,扩招1000人就等于多收1500万。朱清时同样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从2001年起中科大每年只招1860名学生,一直保持到现在。

  但不能做的事情却更多,比如他一直想做的让教授的待遇远远高于行政人员。

  如今,南科大为他提供了机会,让他的构想有机会在深圳落地。朱清时开始动摇:在深圳白手起家,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有可能打造一个理想国。加上深圳方面再三表现出来的诚意,朱清时考虑再三后,告别了退休生活,怀着满腔期望南下。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