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支教留守儿童:爱心的笃行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四川大学生支教留守儿童:爱心的笃行者

2010年08月01日 1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成都8月1日电 题:四川大学生支教留守儿童:爱心的笃行者

  作者 张奥 张浪

  7月31日,由63名四川高校学生组成的“快乐学校”爱心支教团从四川邛崃、遂宁、广安、广元、巴中以及资阳六地返回成都,结束了本次的暑期关爱四川留守学生支教之旅。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大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特长,带给农村的留守学生们一个别样的愉快暑假。

  2009年,四川省共有2373.89万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占全省内总人口的26.7%。在这些青壮年为四川省创收1468.95亿元的同时,留下了322万子女在农村留守。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关爱,据抽样统计,90%的农村留守学生存在亲情失落,缺乏安全感的情况。

  留守儿童:幸福感缺失的一代?

  第一次看见9岁小女孩彭慧琳的时候,她扎好的小辫早已凌乱,汗水和灰尘将一张小圆脸弄得黢黑。

  而6天后的课堂上,彭慧琳已完全融入了这个班级体,高高举起小手争着上台背诵上节课学的古诗,还拉着记者的衣角说“姐姐,坐我旁边;姐姐,可以教我照相吗?”。

  “留守学生多半是被爷爷奶奶带大,有的受到溺爱,我行我素;同时普遍同父母缺少交流,在学习生活上必要的辅导和管理也欠缺。”教了留守儿童11年的巴中市恩阳镇燕飞村小学校长李琼连告诉记者。

  遂宁旗山村的孩子们情况也类似。绝大多数孩子从没出过遂宁市,对世界的概念也局限在“乡下”和“街上(城市)”。由于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匮乏,在旗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学的三门课程分别是语文、数学和科学。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半年才回来一次,有的孩子的父母已经两年未归。

  9岁小女孩何艺从5岁起,父母就在外打工,年幼的她被外婆一手带大。提起母亲,何艺的神情忽然黯淡了,她低头告诉志愿者:“有一天,有个女的在我们院里洗衣服。我去问外婆那是谁,外婆说那是我妈妈”。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许多孩子心里已对父母产生隔阂。

  校长:留守学校教育现状之窘

  “经过学习,留守的娃娃们听话了,懂事了,也讲礼貌了。我的学生们有市升学考试考第一名的,还有学生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重点大学!”谈起教过的留守学生,李琼连的话开始滔滔不绝,语气也洋溢着难掩的自豪。

  54岁的李琼连是巴中市恩阳镇燕飞村民办学校校长。连连提到的“燕飞小学”是她在99年时自己创办的,学生多为当地的留守儿童,该小学先后被评为“巴中区一级甲等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然而荣誉的背后是这位校长难掩的艰辛与泪水。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营,11年来,李琼连负过债、卖掉了房子、车子,先先后后为燕飞小学投入了100多万元。

  自19岁高中毕业起,李琼连曾供职于巴中市恩阳麻石小学。99年,43岁的她毅然放弃铁饭碗,回到家乡创立了燕飞村民办小学。11年来,学校规模从几十人扩大到近400人,其中70%都是留守学生。

  学校修在半山腰,从巴中市区并没有车可以直达,上学的学生需要从市区坐车穿过市区到恩阳镇的隧道,然后在马路边拦经过学校的过路车。作为民办学校、自负盈亏的燕飞小学无法得到与公立学校均等的福利及政府财政补贴。校长李琼连告诉记者,学校的大部分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托管学生”每月缴纳250-350元的“托管费”,以及教育部门不定期每人100元的补助。

  尽管如此,提起学校经费,李校长还是连连叹息:“学生还住在教学楼改造的宿舍里,20多人一间寝室,一下雨屋里就漏水;前几年买了25台微机,如今都损坏了却没有经费维修;给不了老师高工资,不少骨干教师都留不住”。

  支教留守儿童大学生的一天

  “7点起床,8点出门,9点上课,11点半下课,中午步行10分钟回寝室休息、备课,下午2点上课,5点半下课后送孩子们回家,给孩子做家访,晚上开团队总结会,备课,12点就寝。”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支教团里快乐汉字课老师杜娇向记者列数着每天的时间安排。

  “我们起得再早,总会有孩子来得比我们更早。有的孩子甚至6点钟就起床,走半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占前排的座位。知道我们老师宿舍在哪儿以后,还早早地等在我们宿舍门口。”杜娇娇提起孩子们,难掩满脸的爱意。

  一个礼拜的课程下来,大学生们的文化衫早已被汗水和孩子们的小泥手印染得泛黄,酷热的天气、炙烤的骄阳、水土不服、加上整天的劳累,不少志愿者中暑、上吐下泻,可是每天他们还在教室外的操场上带着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

  7月24日是第一个教学周的最后一天,下午6点,在送完最后一个学生回家以后,大学生们在宿舍外光线昏暗的路边小餐馆里狼吞虎咽着3元钱一碗的煎蛋面,一面相互调侃逗着趣。每个志愿者的背包上、手机上,挂着用各种颜色彩线编织的小装饰。

  这些彩线是学生们专程从镇上商店里买来。孩子们用一双双灵巧的手,将玻璃球裹在彩线里,编成一条条手链送给老师们。(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