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城里让我陌生又害怕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城里让我陌生又害怕

2010年07月26日 09:2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年暑假,总有“小候鸟”,提着行囊,从这个村到那座城,为了和爸妈短暂相聚,看看城里的月光;每年暑假,也总有“忙学生”,背着书包,从这个班到那所校,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和他们,乡下娃和城里娃,奔波在同样炎热的夏日里,怀揣着不同的梦想,负担着不同的期望。他们忙碌吗?他们快乐吗?他们,过得好吗?

  今天起本版推出“他们的暑假”系列报道,将关切的目光投向“小候鸟”、“小眼镜”、“小书包”,看一看他们在这个异常酷热的暑假里的真实生活,议一议暑假究竟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第一篇,我们要讲述的是四个孩子的暑假故事。

  “城里让我陌生又害怕”

  金钰,9岁,江西南昌石岗镇刘家村

  小金钰来北京整整一周了,却吵着要妈妈买票回老家。两个弟弟在北京与父母生活,而她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9岁了,她第一次来到北京,来到父母和弟弟居住的地方——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这之前,她与父母、弟弟已经两年没有见面了。她说,城里的生活让她觉得陌生而有些害怕。

  “这孩子,在老家可活泼开朗了,不是现在这样。”妈妈说,小金钰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在这里,怕自己的“江西普通话”被嘲笑。

  刚到北京,她对新生活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从北京西站下火车到皮村,竟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汽车,才到了爸爸妈妈在北京的家。她在公交车上吐了好几次。

  在皮村住了一个星期,她只跟小朋友玩,在家也只是和弟弟看电视,或者玩爸爸手机上的游戏。她经常想念把自己带大的爷爷奶奶,想念村子里一起玩耍的好朋友。

  没能把女儿带在身边,妈妈心里对小金钰十分愧疚,由于经济不宽裕,她和丈夫很少往老家打电话,“省一点电话费吧!”这次把女儿接到北京来,父母希望能给她多一点关心。看着女儿不快乐,妈妈又心疼又无奈。

  刚来的第二天,妈妈带小金钰上街买了两套新衣服,后来小金钰觉得花了很多钱,便悄悄地退回去了一套衣服,把找回的钱还给妈妈。

  9月份就要上四年级的小金钰,从来没想过到北京来读书,她怯怯地说,怕成绩不好,“再说,太贵了,老家好一些。”

  “真希望能住在北京”

  彭博,13岁,湖北孝感大悟县

  彭博的父母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开早点铺,一家人挤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里。6月底,13岁的大儿子彭博来北京后,只能打地铺了。现在,彭博每天早上4时起床干活,捏糖糕、扫地、刷碗……忙到早上10时。

  “比在老家累多了。”暑假在老家,彭博可以8、9点起床,整天和小伙伴们钓鱼、玩耍。尽管如此,彭博对在北京过暑假还是充满期待,“能和爸爸妈妈弟弟在一起啊。”

  兄弟俩一个在北京念书,一个在老家上学,跟其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父母一样,这是无奈之举。“北京的公立学校一般不接受中途转学的学生,民办学校的学费又比较贵,我们只能承担一个孩子的费用。”妈妈眼里满是歉疚。

  细心的妈妈已经发现,长期分开让彭博与家人的感情出现了些微变化——爱挑弟弟的刺了,和父母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眼神里总流露出害怕和不安。“来北京半个多月了,他和爸爸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妈妈有点担心。

  尽管每年夏天都在北京度过,可是彭博还没有见过天安门,“爸爸妈妈开店太忙,没有时间带我出去玩。”

  生活在城市边缘,彭博几乎感受不到城市的气息,唯一让他觉得生活在北京的信号便是每天从村子上方呼啸而过的飞机。皮村离首都国际机场很近,每隔一会儿,一架飞机便会从头顶飞过。村民们早已习惯了飞机的轰鸣声,彭博心里却依然保存着一份新奇,他常常感叹:“真希望我能住在北京,那样每天都可以看到飞机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