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7月20日电 (孟幻 杜远)20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出现留守儿童的原因在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变迁,这一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她建议中小学教育应加入针对留守儿童的内容,帮助他们应对种种困境。
陆士桢此间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中欧圆桌会议第七次会议,会议期间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在于该群体除了一般的经济困难之外,更多的是在父母照料、情感发展上和健全农村家庭孩子之间的区别。
她说,有缺陷的幼年生活很可能会对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为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缺失,中国采取的为孩子请“代理妈妈”、开通亲情电话以及开办寄宿学校等措施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陆士桢建议,在解决或缓解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上,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法宝”应纳入中小学的教育。比如,学校应该教会留守儿童如何敞开自我,与社会畅通的交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抗压能力,可抵御挫折、调整情绪。
据全国妇联2008年的相关调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他们面临着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乏等问题。(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明】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