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下,高考被认为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长期以来,被视为相对公平的高考制度为许多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发了诸多反思。如何在保证公平前提下,关照到不同个体的潜能、兴趣,使高考成为每个人上升的阶梯,而非成长的桎梏?围绕高考,未来将有更多的尝试。
不破高考瓶颈难讲“素质”
若以高考来检验,他们或许不是优秀的学生——今年4月,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李维汉因机器人研究经历,被马里兰大学看中,获得本硕博连读和265万人民币奖学金,他在班里成绩仅排在倒数10名;潍坊一中高二学生张家华因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为了能上好的大学,他必须要绕过高考这条道,出国求学也是这位少年选择的目标……
时至今日,国家课程改革、走班制等已经在我省高中学校推开,然而记者了解到,国家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综合实践课程”在许多高中学校仍然形同虚设,走班选课也难逃功利性,“实践有用吗?还不如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多上两天课。”在高考指挥棒下,家长们如是说。“不突破高考瓶颈,素质教育就是空话。”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龙世立一语中的。
自主招生或破高考坚冰
2003年开始,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为铁板一块的高考推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高考制度要逐步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而今年3月,我省也出台了文件,提出积极争取在省属重点高校开展自主招生;前不久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我省提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将自主招生试点。”
其实,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录取在我省已有先例,去年,试点学校之一的临沂师范学院的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而有的低分考生则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同样作为试点学校,山东政法学院副院长张卫华介绍,去年,该院试点的两个专业招生计划和一志愿上线人数基本持平,没有学生因为综合素质低而被退档,但考生的排名发生了变化。
多元评价如何保证公平?
像大多数教育改革一样,2009年,临沂师范学院试点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新生时,其公信力曾受到质疑,有媒体报道说:“山东试点高校在阅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时,就发现了部分报告随意性强、缺项漏项等问题”;北京大学校长推荐制最终推荐的学生亦是“无可挑剔”的高分学生,重庆南开中学校长感慨:“非不能也,是不敢也!”
“公平是教育的基石。”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龙世立说。因此,将来若扩大自主招生范围、多元录取学生,在整个社会诚信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招生录取公平公开是关键问题。 (徐洁 杨凡)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歆】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