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肇庆6月14日电 题: 端午节,最早的民间卫生防疫节
作者 黄耀辉 西吉
采草药泡“午时茶”
在肇庆市封开县,端午节当天中午,当地人会带上箩筐或麻袋,一家大小到野外采摘草药,用草药煮泡“午时茶”。当地人为端午当天采摘的草药功效最好,喝了“午时茶”能驱除秽气,清热解毒、防病治病。更有人称,若昆虫喝了“午时茶”,取其粪便焗茶饮喝,效果会更佳。
除了煮“午时茶”,封开人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传说用“午时水”泡茶酿酒会特显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当地民间传“午时水饮一嘴,好过补药吃三年”。
该县南丰镇村民在端午节都到溪流洗澡,并称是当地沿袭的习俗。当地老人解释,端午节游水沐浴后会少病痛。如果端午节当天下雨,也不披雨衣也不打伞,淋一身“端午雨”。当地人深信,淋了“端午雨”,夏天就不会长热痱、疮疥,一年不会有什么病。
端午插艾除灾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与不少山区一样,肇庆市广宁县过端午节习惯将艾叶、菖蒲悬于门户,以祈祷消除灾殃、趋避恶邪。小孩佩带“香袋”,妇女簪香艾于发髻。有的地方还喝蒲酒,把酒洒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蝎。
广宁人端午包粽子的同时也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并认为端午节始源于“夏至”,因此广宁民间素有“到五月节才收棉被”之说。
其实,端午节正值初夏季节,南方的气候变幻无常,多雨潮湿,晴雨交叉,加速了物体的腐化,随着气温回升,细菌、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古人如此“以禳毒气”,无疑是民间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包“猪仔粽”腌肉生
与中国内地包的粽子不同,在肇庆市的怀集县端午节流行“五月粽”,粽子形状为中间大两头小,当地人形象地称之“猪仔粽”。
“猪仔粽”腌肉生,是该县下帅壮族瑶族乡的不同之处。端午节村民买回新鲜猪肉后,把猪肉切成薄片,置于碗内用高度纯正的米醋浸泡一小时左右,如果浓度不够,还得多次更换米醋腌制,当肉片由红色转为紫白色时,表明肉片可以食用。
村民称,肉片口感更爽脆,既可除肥腻,又有清热去暑解痧的功效,该习俗从明朝沿袭至今。
参与互动(0) | 【编辑:庄百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