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村书记弃百万收入 鼓村民腰包唤醒乡村文化
中新网台州1月29日电 (见习记者 李津)浙江台州温岭市大溪镇沈岙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十几年前,全村1000多张选票中有927票把富村兴村的梦想寄托在一个名叫潘明奎的村民身上,他当选后,不辱使命,带领全村走向致富,不仅鼓了村民腰包,还唤醒乡村记忆,打造沈岙村人共同的精神家园。29日,记者了解到,潘明奎被列入浙江好人榜投票名单。
1000多张选票中有927票投给了他
潘明奎,男,53岁,现任温岭市大溪镇沈岙村党支部书记。
2002年4月,村级换届,那时,潘明奎在湖南办厂。村民们盼望“能人”潘明奎回来成为领路人,以至于全村1000多张选票有927票投给了他。
在村民们的要求下,潘明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地把在湖南开办的水泵厂交给妻子打理,放下每年100多万元的收入不顾,肩负起发展引路人的重担。
在沈岙村村民的记忆里,从那时起,潘明奎书记总是工作在一线,不是在村里办公,就是在现场带头施工。
“当时我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一种责任在鞭策着我,我只是觉得,我能行,我能干好!”回想起当初的选择,潘明奎憨厚地说。
“他这人没有特别的爱好,他就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怎样把家乡建设好,和这样的同志共事还有什么私利不能抛下?”沈岙村党支部的工作人员说:和明奎一起共事,再苦也不觉得累!
鼓了村民腰包唤醒乡村文化
记者了解到,潘明奎没有回来“引路”前,沈岙曾是一个脏乱差、村级组织不健全、干群关系紧张、村务一度陷入瘫痪的后进村。
2002年,潘明奎当选后,他带领大家将原来分包到户的山坡地、低产地、承包地统一收归村里,由村里按政策通过土地性质调整报批后进行租赁,建立首家村级工业集聚点。
于是,企业进来了,村集体经济也慢慢壮大起来,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集体经济结余也由过去的不到几千元增加到了150多万元。
从2005年到2007年,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沈岙村的工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均翻了一番,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0元。
在新的起点上,潘明奎还把实现村庄新的发展寄托在了文化上。他带领大家重建斗山书院、重修宋代古塔、重绘“沈岙十景”,他翻阅古籍查找文献,寻访潘氏族人搜索名人诗词,编撰《沈岙记》,编制文化地图,以求唤醒乡村记忆,打造沈岙村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2011年1月15日,沈岙村彩球高悬,鼓号喧天。来自台州椒江、玉环和温岭各地的嘉宾和潘氏族人欢聚一堂,共庆沈岙村文化节暨文化公园开园。
当然,得益的是整个沈岙,这个区位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的山村,一间宅基地的竞标也因文化公园的兴建竟然达到110多万,占村人口数一半以上的外来建设者们也纷纷选择沈岙这一景色优美乡风文明的地方作为第二故乡。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潘明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