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云冈石窟的“文保医生”:预防性保护为文物“延年益寿”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8日 14: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农历四月,孟夏时节。山西大同,依山而建的云冈石窟静穆伫立。有“石鼓寒泉”之称的云冈石窟第一、第二窟内,工人站在脚手架上,正对石窟进行日常保养。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受疫情影响,很多游客不能前往实地瞻仰,当地通过VR展示、网络直播等各种方式向网友展示石窟风采和讲解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云冈造像多基于砂岩雕琢,千百年来不断遭到自然环境的侵蚀,石窟面临岩体、水患、风化等多种病害。

  【同期】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闫宏彬

  首先,它的石头本身,它是砂岩,但是它这个砂岩是河湖相沉积,就是它本身的沉积环境不是太好,导致它的质地不均匀,这是它自身的因素,外在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有温湿度的变化,有空气污染的情况。(比如)降水,直接把岩石中的可溶矿物带走了,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我们测过,如果夏天,岩石的温度可以达到五六十度,就在太阳直射下,在这个温度情况下,如果一降雨就是十度左右,温度骤降造成的影响也特别厉害。

  【解说】近年来,云冈研究院经常开展病害调查,云冈石窟日常保养成为常态。文保专家在直播中走进第一、二窟,这两窟位于云冈石窟的最东端,因形制、内容相似,被称为“双窟”,第一窟内叩地可听到鼓声,第二窟外有一股细泉,这两窟也被合称为“石鼓寒泉”。

  【同期】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孙波

  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对这两个洞窟进行了一个现状的调查,主要是要看一下它现在的保存状态。可以看到整个这个洞窟的北壁,以及地面以上的大概是在两米左右的这个范围内的话,风化都是比较厉害的,我们这个架子的最下面这一层的话,你会发现整体的保存状态不是特别理想,有一些已经全部都剥落掉了。

  【解说】洞窟内,工人们用诸多工具进行日常保养。

  【同期】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闫宏彬

  这是修复过以后的情况,修复以前大概是这样,但实际上比这个还要厉害。我们把它叫做起翘,或者叫开裂,这种病患呢,在石窟的顶部特别常见。现在做的工作,就是用水溶性石灰和修复砂浆,对它进行封火,如果它起翘的情况伴随比较强烈的风化的话,可能我们还要预先加固,现在也是用一些新材料来做。

  【解说】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云冈石窟的稳定性问题基本解决,水害得到有效遏制,洞窟保存环境和保护状态得到极大改善。目前,云冈石窟设置250个监测点,实时数字化监测石窟内各项环境数据。同时,通过数字化采集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在做好日常养护和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石窟基本实现了“变化可监控、风险可预知、险情可预报、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

  【同期】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闫宏彬

  我们下一步工作方向,就是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向研究性保护转变,我们现在预防性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像建立石窟保存环境的监测系统。我们监测系统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应该说是基本完善,在国内也是走得比较靠前的。另外一个预防性保护的工作,就是我们洞窟的日常保养这一块的工作。今年我们把研究性保护这个任务也提上了(日程),要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希望在这个方面付出努力,将来我们有一天可以进一步地遏制石雕的风化,进一步让它延年益寿,进一步地让它能够更长久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记者 屈丽霞 山西大同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