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年前,一生“格物致知”,希望能够找到有效控制人的感性欲望,达致人间理性秩序的朱熹朱圣人,做梦也不会想到880年之后,自己会过一个极其奢靡的寿诞。近日媒体报道,为纪念朱熹880周年诞辰,江西、福建几个标榜自己是朱熹故里的县市大打“朱子文化牌”,朱熹故居景区、朱子古镇旅游文化、朱子文化休闲观光农业、“理学圣地”游览区、朱子生活体验区、宋朝风情一条街、朱子度假酒店、朱子林文化旅游区等等项目五花八门,几个地方的总投资近40亿元。将“古代名牌资源”争夺与开发推向了又一高度。
近年来,在完成经济的初步积累后,“品牌营销”渐成各地执政者和经营者所接受的理念,为寻找能吸引眼球的便捷资源,或掘地三尺刨古墓、或挖空心思索典籍,各地纷纷去向古代寻找“名人资源”,于是,李白、赵云、曹雪芹、老子、诸葛亮、朱元璋、曹操、华佗、貂蝉、大乔小乔等等名人故里和一些历史事件发生地之争硝烟四起,甚至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一些文学典籍中虚构的人与事,也被一些地方大肆争夺开发,三皇五帝故里、西门庆故里、孙悟空故里、梁祝故里、三国文化游乐园、水浒文化主题公园等等也在各地纷纷现身。常常闹得一个名人,全国东南西北数个故里,网友形容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古代名人文化资源的争夺开发已到畸形地步。
中国古代文化真受到如表面那样热闹热情地对待了吗?从各地已推出或将推出的各种名人故里、名著文化的开发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与商家是主要推手,多数项目其实就是贴上名人或名著标签,希望借其“名牌效应”,塑造地方名片,发展旅游经济。借助古代文化资源,推动旅游、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本无可厚非,但从各地的项目来看,文化往往仍然是配角。甚至,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负面人物,只要有名,能吸引眼球,就赶快开发出来,比如一些地方开发的“西门庆故里”。
古代“名人资源”的再开发利用能否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案例已经对此有了回答,有些地方投巨资建设古遗址项目,在最初的热闹之后,迅速门可罗雀,最后不得不转为他途。“名人资源争夺”与“名人资源乱开发”不但显露的是地方苦力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而病急乱投医的怪现状,其背后更有着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唯利是图等等陋习,其过程中的铺张浪费又常常导致其成为腐败工程。这种拉大旗扯虎皮似的文化产业发展浮躁风,乱贴标签,有形无质,对于古代文化需要真正弘扬的精神往往漠视,实在有损文化的尊严,导致文化开发的庸俗化,文化工程成为无文化工程,诚如一些批评者的尖锐批判:文化名片成为文化“名骗”。
古代文化本就是大家共享的资源,现在被各地纷争盲目开发的乱象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有效控制,我们一方面要呼吁各地理性地开发,同时更希望能有一些认证机构的介入,设置门槛。让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为良性。
武陵生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