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越争越玄:观音菩萨家在哪 悟空从哪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名人故里越争越玄:观音菩萨家在哪 悟空从哪来

2010年06月24日 11:09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争过真人争神仙

  名人故里 越争越玄   

  近来,国内名人故里之战愈演愈烈,真实的历史名人之争过后,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宗教信仰中的虚拟人物之争又浮上了水面。在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之后,还出现了观音故里、孙悟空花果山等林林总总的“口水战”,不知以后会不会冒出网络游戏中人物的故里之争?现实世界中的蛛丝马迹能证明这些虚拟人物影响过我们的生活并能证明他们仙乡何处吗?这些虚拟人物之争背后又反映了我们这些尘世俗人怎样的心态?

  观音菩萨也为难

  哪里才是我的家

  观音菩萨是随着佛教一起走入中国的神祇,这个外乡神中国的家在哪里呢?

  目前参与观音菩萨故里之争的地方主要有三个,即四川遂宁、河南宝丰和新疆昌吉。

  四川遂宁有关于妙善公主的美丽传说。传说古代西域有个劫国,劫王叫庄严,后来南迁到遂宁,劫王改名妙庄。妙庄的三女儿妙善公主在遂宁修行得道成观音。当地民间流传的手抄本《火烧白雀寺》374行七言诗句也有相同的记载。

  新疆昌吉方面认为,中国化的观音是历史上位于西域劫国的一位公主,名为妙善。中国观音“出生于昌吉,修行遂宁,得道于普陀”。

  宝丰方面的理由是,宝丰古为楚地,楚庄王三女儿妙善是观音菩萨前身。当地的擂鼓台为观音菩萨出生地,白雀寺为出家地,妙善墓为衣冠冢,附近的香山寺为成道地,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观音文化链条。

  三地都认为中国的观音菩萨和一个叫妙善的女子有关。

  佛教的菩萨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

  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温玉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天诸神”是经历了公元2世纪至12世纪的一千多年漫长岁月,从西域丝绸之路,从南海海路,或直接翻越喜马拉雅山山脉,陆续来到中国大地的。最早来到中国的神祇是释迦牟尼佛,南北朝时代,包括菩萨在内的西天诸神接踵而至中国。隋唐以来,佛教诸神的队伍急剧扩大,有的源自印度,有的则是中国的创作。依据中国佛教徒所言,不但西天诸神来到中国,甚至四大菩萨的“总部”(根本道场)也搬到了中国。文殊在五台山,普贤在峨眉山,观音在普陀山,地藏在九华山。

  学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观音菩萨原来叫观世音菩萨,初来中国时是以男菩萨的形象出现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观世音菩萨的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唐太宗时因避讳称为观音菩萨。唐宋以后,观音变为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

  据说,观音菩萨可以显化为多种宝相,因而在中国各佛教宗派和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观音形象,如密宗有千手千眼观音等六种观音,天台宗所传也为六种观音,中国民间则盛传三十三观音。观音变化形象之多,在佛教圣众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包括妙善在内,哪种形象才是菩萨的真身呢?

  这样的情况下,要说清观音的故里在哪里,恐怕观音菩萨自己也会为难:哪里才是我的家呀?

  悟空到底从何来

  何处才是花果山

  历史上关于孙悟空的原型是谁一直争议不断,国内也不断有景区自称是孙悟空所在的“花果山”。

  连云港的花果山一直宣传是吴承恩《西游记》所描述的花果山,但是近来有人宣布“花果山孙大圣故里”——跟连云港无关,其故里应该在山西省娄烦县。

  孙悟空故里之争再次引发了孙悟空来自哪里、原型是什么的探讨。

  《西游记》成书后,虽流传数百年,但普通读者对于其中人物故事的来源演变一直不甚了了,活像本来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孙猴子一样。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才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在桌面上。

  鲁迅认为孙悟空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胡适却认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陈寅恪论证孙悟空原型确系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

  记者在2007年河南博物院举办的“西天诸神”展览中见到过来自印度国家博物馆的石质“神猴哈奴曼胸像”(左图)。这件神猴雕像虽然只存上半身,但形象确实酷似孙悟空。

  近来有专家考证后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应该是曾出使西域的释悟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张锦池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一带,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胡小伟认为,虽然孙悟空形象的雏形和印度史诗及民间故事中的神猴形象有些关联,但它是曾经经过藏传佛教的二次输入,才以生动的形象活跃在读者中间的。

  看来,孙悟空的原型是谁、家乡何处还得继续争论下去。

  政府官员最卖力

  政府形象最受伤

  争名人,哪怕争的是虚构的名人,都成为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只要有可能,就要争个头破血流,争个死去活来。

  有学者曾认为,名人之争原本是件好事,体现了一种对古人、对文化的尊重。当初主要限于学术圈内,其主要的动机除了学者要立一家之言外,当地的学者还有一个地方感情和面子问题。好面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今不如人了,就拿祖先当金字招牌:祖上也曾阔过。

  一直关注名人故里之争的青年学者裴钰认为,在名人之争中,一类是真实历史人物,一类是文学艺术作品、各种神话传说中的虚拟人物。历史人物故里有真实性、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商业价值比较高。

  中国民协副主席夏挽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历史人物的争论主要是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革造成的,而民间文化、神话传说的起源地多样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各地都有其源流和特点,并不能非常明确地断定谁是谁非。争论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并不能争出结果来,最好的办法还是联起手来。

  有学者认为,随着旅游热、文化产业热的兴起,名人之争介入了越来越多的非学术因素,各地在争的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故里,更不是为了强化对名人故里的保护,而是为了隐藏其后的利益。争夺名人故里甚至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卖点不明不白的文化,花掉不清不楚的银两,留下不汉不唐的建筑,成就不高不低的功名。以文化的名义来打造某些官员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至于所争的名人们到底是不是魂归某处,哪里真的有人关心?甚至争所谓的“西门庆故里”,折射的是当前社会扭曲的“以恶为美”的不正常审美取向,就像“凤姐”之流走红一样,即便是真有“功效”,也将是短暂的,最终会贻笑大方。

  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名人之争中最卖力气的是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但受伤最大的却是学术公信力和政府形象。一些专家学者在地方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乱了自己的学术方寸,或穿凿附会,或生拉硬套,或歪曲事实,结果专家变成了“砖家”。很多投资巨大的文化项目因为主政官员的升迁变成了半拉子工程或即便建成也门可罗雀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争得故里难以持久开发的无序局面,应该管管了。

□首席记者 张体义 文

  记者 王建立 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