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华君武,因病于昨天早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据记者从华君武先生家属处得知,华君武去年8月因病住进北京友谊医院,今年4月24日在医院里度过了自己的95岁生日,昨天早晨终因心脏衰竭在友谊医院去世。
华君武,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曾受到毛泽东接见。自那时起,他的漫画与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紧紧交织在一起。生前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学艺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书记处书记等职。出版有20多部漫画集和若干儿童文学、讽刺诗的插图集。主要作品有《磨好刀再来》、《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死猪不怕开水烫》、《假文盲》等。曾创作动画电影脚本《骄傲的将军》、《黄金梦》等。
1915年4月24日华君武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喜欢绘画,且偏爱用比较随意的、写意的手法画画。1930年其漫画“处女作”在浙江省立一中的校刊上发表。1933年,赴上海求学。上海五年,华君武画出了《一二·九运动》等一系列重要作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3岁的他瞒着母亲,只身到了延安。一幅针对“延安植树不管理”的《1939年所植的树》,在延安引发了争议。为此,毛泽东特邀华君武去住处长谈,称“讽刺不好好地管养树,这是可以批评的”,但建议他注意把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1945年,华君武从延安到东北《东北日报》工作。东北五年,华君武的漫画开始为老百姓所熟知。因其塑造的“蒋介石”漫画形象,他被哈尔滨的国民党特务组织以“诬蔑领袖”的“罪名”,列入暗杀的黑名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君武调至《人民日报》任美术组组长和艺术部主任。在范长江等人支持下,华君武主持筹办了“讽刺与幽默”专栏,为漫画作者开辟了新园地,由此形成了建国后第一个漫画创作高潮。
对于禁忌颇多的五六十年代,华君武漫画尤显珍贵。1962年创作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就是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62年8月一次党的会议上,这幅画被作为大会文件的附件发给与会代表,毛主席还在上面批了八个字:“有了错误,改了就好。”之后,华君武又创作了很多类似的漫画,如暗讽“非历史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的作品《杜甫检讨》、《科学分工》、《特点之消费》等。“文革”开始后,华君武许多作品被称作“罪证”,他遭受了长时间批判,被迫搁笔十年。
1979年,华君武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此间,华君武依然创作不断,漫画“猪八戒”系列,就是这段时期的力作。在华君武眼里,人性中的弱点,猪八戒几乎大都具备。譬如,他画《猪八戒败阵》,猪八戒使用的耙子断了齿,败下阵来,暗讽商潮中“假冒伪劣”的后果。
有人形容华君武漫画“刀刀见血,入木三分”,因此他也得罪了很多人。但在他看来,“讽刺是永远需要”的,是天经地义的事,自从人类出现了劣迹丑行,讽刺就相应而生,而漫画家就该具备这种独特的视角。华君武生前强调:“你人要正派,不正派的人,你连缺点都看不出来的人,你不要做漫画家。”
怀念华君武
◎文/方成
1946年我到上海以漫画投稿为生。1947年11月,为避国民党当局迫害,我避居到香港。1949年新中国建立,我到《新民报》任编辑。1951年由华君武同志介绍,调到《人民日报》。
我和华君武相识,最初是老漫画家黄嘉音先生介绍的。我平时喜看上海出版的《西风》杂志,那里常转载英美著名连环漫画,那正是我初学连环漫画的样板。所以我初到上海,首先去拜访《西风》主编黄嘉音先生。他知道我将赴北京,就介绍我拜访华君武同志,我到北京,很快就见到他了。
我在上海所作漫画,大都是针对国民党当局的时事讽刺画。新中国形势不同,时值朝鲜战争,正需漫画报道,画法自然不同。我尚缺经验,好在君武是富于创作经验的老漫画家,在他指导下我很快就适应了。记得是在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他调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秘书长之后,我们就少见了。在报社与他共事多年,深感君武“老八路”战士风格。他心地正直严肃,漫画风格同样严肃。所作漫画造型精简,寥寥几笔,滑稽有趣,既幽默,讽刺也非常尖刻。他的漫画艺术风格独特,看来只此一家,很是突出的。他所作幽默画,我记得是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他所作生活幽默画《漫画猪八戒》也讽刺尖锐,流行全国。
刚传来他不幸逝世噩耗,我很痛心。他是很令人怀念的。
2010年6月13日
(今年92岁的方成老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漫画家、杂文家,我国新闻漫画的泰斗,又是中国水墨漫画创作第一人,与丁聪、华君武并称“漫画三老”——编者)
友人追忆
高莽:他的辛辣与温情,对比鲜明
翻译家、画家高莽和华君武是超过半个多世纪的朋友。昨天早上一条短信,让在哈尔滨开画展的高老,在端午即临的节日氛围里,接受了这份难以承受的失去。
高莽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最后一次两人相见,是半年多以前。当时,高莽拿着自己为华君武做的画,让他题字。十几个字,华君武足足想了两个钟头。一个“四”字的写法,怎么也记不起,旁人要代劳,可华君武坚持“自力更生”。
两人于1946年相识于哈尔滨。1950年,《文艺报》刊出《四幅漫画的问题》,是对高莽的反浪费的漫画的批评。作为两位执笔者之一,批评文章结尾,华君武提醒高莽“不要怕犯错误而搁笔”。但此后一段时间,高莽还是“放弃了用漫画进行讽刺,只赞美”。
高莽迄今记得华君武的一席话:“漫画是一种批判艺术,如果画家本身不正,又如何去正人?”如此华君武,对待一切都“较真”。一旦他发现违背事实的事,不管大小,一定过问。在电影《代号“213”》中他发现法国白兰地酒瓶和那个年代不相符合,便写信告诉该片的美术设计韩尚义;友人赠书给他,他读后便把自己发现的错字和误忆的地方一一写出来;从北京电台新闻热线广播中,他有时发现问题,便一次又一次写信给电视台;有人写文章把他赞扬过头了,其中有的事未经核实,他看后十分不满,便写文章予以澄清——他绝不肯接受不属于他的荣誉……
与他为画为文“尖锐、辛辣、深刻”形成鲜明对比,华君武为人则充满温情,且“华氏幽默”俯拾即是。高莽一直视华君武为师长。就此,华君武说:“我为什么要当你的‘师长’?说不定我还想当‘军长’呢?”平素高莽给华君武写信,称他为“老先生”,华君武复信时则称高“中先生”。
“文革”期间,两人来往中断。有一次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后,他的二儿子正正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华君武说:“地震如同战争,总要死人的。”在高莽看来,他的悲戚,不止针对自己。
袁鹰:漫画退伍兵
一直在战斗
散文家袁鹰,因为本报的电话连线,知晓了自己“老上级”华君武的故去。“华老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时,我任副主任。”他俩在人民日报共事30多年,交往半个世纪。三四年前的春节,两人最后一次通话。袁鹰叫他保重身体,别再画了;华君武则希望小自己9岁的袁鹰,“能写就写”。
袁鹰称,即便入耄耋之年,从精力、思维及作品情况考量华君武,仍然处于创作旺期。“他是延安过来的,战士的品格保留了一辈子。为抨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战斗’了一辈子。”2005年4月7日,自称“漫画退伍兵”的华君武,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幅讽刺台独分子参拜靖国神社的漫画。
王明贤:他是1949年后中国最重要的漫画家
美术史研究者王明贤称,在中国美术史上,1949年以前最重要的漫画家是丰子恺,1949年以后最重要的漫画家便是华君武。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美术界“死水一潭”的现状中注入了活泼的元素。当然,这点“活泼”也成为他“文革”初期获“罪”的来由。“现在,我的手头还有当年‘红卫兵’报纸整版整版批判他的报纸。他和黄胄、蔡若虹是美术界的三大‘批判’对象,但他就此未有过什么公开的抱怨。”
上世纪80年代,因为一画展的事,王明贤曾登门拜访,邀来华君武出席。“对于一些官方的展览,他不一定去,但对民间的、边缘的美术展,他反倒是要参加的。”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全国政协会议,王明贤再遇华君武。“当时,华老已经不年轻了,但还是很帅的样子。他很敢说话,也总带着幽默。”
-文/本报记者 朱玲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