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拉长”城市发展链条
考古发掘的各类遗迹、遗存,也为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专题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城市变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拉长了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链条。例如昌平张营遗址发现的夏、商、战国、汉、唐等不同时期遗存,成为构建这一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的重要资料,为燕山南麓特别是北京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类型与谱系的研究提供了翔实材料,也对进一步研究中原与北方古老文化的关系、探索当时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考古学文化的布局及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北京考古发掘的多为大型塔基,而大兴康庄塔林遗址内发现的25座辽金时代的塔林遗址则以中小型塔基为主,这为中国佛教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塔林内发掘出土的经幢的题记,对于研究北京建都史、辽金时期的佛教文化以及北京地区历史地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城毛家湾大坑内出土自隋唐直至明中期的瓷片逾百万余件,这些瓷片数量特别巨大、窑口众多、器形丰富、釉彩品种繁多、纹饰题材异常丰富,基本汇集了元、明两代主要窑口的瓷器品种,涵盖了日用瓷、陈设瓷、建筑用瓷等范畴,为研究元、明瓷器提供了大量而且可靠的材料,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此外,对房山南正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陶器的谱系编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平谷杜辛庄窑址的考古则拓展到了北京地区汉代窑址的综合研究;对龙泉务辽金墓葬的发掘为深化研究当时的平民葬俗提供了材料。
本报记者 丁肇文 文并图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