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之前设想的子母扣、丝绸包裹以及难解的千年锁
启请金棺银椁仅用了短短几分钟
在4.2米深的地宫中瘗藏千年后,“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再度重现人间!没有之前设想的子母扣,没有丝绸包裹,也没有千年锁,一切都那么顺利,短短几分钟,考古专家们轻轻“请”走了银丝、金丝,露出了里面的圣物。
事实证明,昨天上午的启请,使瘗藏千年的佛教圣物盛世重光,金棺银椁内的佛顶骨舍利及感应舍利,与碑刻铭文记载相互印证,完全一致。在重光的那一刻,有太多的惊叹,更有太多的奥秘待解。
□快报记者 胡玉梅 赵晨
解密1:启请为什么如此顺利?
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没遇上难解的“锁”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世界上至今为止唯一一枚佛指舍利,回想起当年的启请过程,曾经主持法门寺考古的韩伟感慨万千,当年的佛指舍利有丝绸包着,他用了两小时才好不容易解开千年结,后来又碰上了千年锁。过五关斩六将,韩伟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让佛指舍利重现人间。
相比较而言,长干寺地宫“佛顶真骨”的启请就顺利多了。“佛顶真骨”供奉在长方形的金棺银椁内,虽然已经在地宫中沉睡了千年,但金棺银椁看上去保存相当完好,依然金光灿灿,没有出现锈蚀。也许祖先们预料到佛顶真骨会盛世重光,所以,他们没有“为难”文物专家。
记者看到,整个启请过程中稍微有点难度的就是须弥座的长方形金棺银椁。这套金棺银椁长和高约为15厘米,宽约六七厘米,椁盖上有细密的花纹,前头还垂下了两重屋檐。椁身四周有持金刚杵的天王或力士站在门前,代表天龙八部,即佛祖的护卫;还有吹笛和排箫的天女天象,衣带飘飘仿佛凌空飞行。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这个银椁的造型明显寓意佛祖居住的宫殿。银椁内是一个小一号的金棺,用金丝捆扎,防止棺盖滑脱。现场,专家们用手轻轻“推”着捆绑的金丝,没用几分钟,就解开了千年谜底,露出了里面的佛顶真骨。
昨天下午,说起佛顶真骨的启请,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说,这次启请之所以用了不到半小时,就让全球华人都瞻仰到了佛舍利和佛顶真骨,那是因为之前做了很多模拟试验,最最重要的是,金棺银椁没有被锈蚀,而且没有设置特别难的人为障碍。“如果像七宝阿育王塔那样,外面用丝绸包裹着,又打了一个结。你想想,这个结千年了,都凝结在一起了,一不小心就容易弄坏丝绸,就会给启请增加很多难度。”
解密2:佛顶真骨到底有多大?
台湾星云法师:佛祖在心,不要追问大小
佛祖释迦牟尼荼毗后,阿难尊者得到的舍利,有八斛四斗,另一说一石六斗。从有关佛教典籍记载,以及流传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来看,释迦牟尼佛荼毗后所留舍利大致分为:一种是没有烧尽的遗骨,如牙齿、指骨和顶骨等,另一种是《释氏要览》中记述的如无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此舍利子中,又有骨舍利、肉舍利等之说。佛牙、佛指骨、佛顶骨舍利比较稀有,而后者“舍利子”居多。
佛顶骨,本来是指佛顶肉髻,是佛三十二相之一,“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佛涅槃后,特指顶骨舍利,“顶骨坚实,穷劫不坏”。按文献记载,东晋法显曾在那竭国酰罗城见过,说是佛顶骨黄白色,形如蜂巢;唐代玄奘也曾见过,称佛顶骨黄白色,周长一尺二寸,发孔分明;七世纪中期,王玄策曾将佛顶骨舍利请回中国供奉。综合文献,其特征是形如蜂窠、颜色黄白、发孔清晰。
昨天上午,佛顶真骨盛世重光。透过玻璃罩,记者看到,佛顶真骨不规则,比鸡蛋稍微小一些,黄白中隐约透着一点黑,中间还有非常清晰的发孔。盛世重光的时候,现场信徒长跪,双手合十,感受佛光普照。一位专家说:“这块佛顶真骨可能是记载的相对小的那一块。”
很多人都问,这个佛顶真骨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不规则?台湾星云大师说:虚空无相,无所不相。不要去问,这到底是不是佛顶真骨?什么形状?多大?多小?多长?只要我们心中有佛祖,佛祖就在我们心里。
在发布会上,很多记者问,为什么佛顶骨会发黑?华国荣解释说:供大家瞻仰的佛顶骨是能够和文献记载对应上的。“文献记载就是黄白色的,你们仔细看,就是这样的。”
解密3:长干寺、大报恩寺同一个地宫?
专家:大报恩寺沿用了长干寺的塔基
从2007年开始至今,中华门外长干里的考古发掘已经有3年多了。昨天下午,华国荣透露,所有的考古发掘都将于今年底结束。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大报恩寺的考古发掘谜团全都破解了?虽然考古专家们已经发现了大报恩寺塔的塔基、香水河等,但是,至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大报恩寺塔的地宫在哪里。
那么,大报恩寺地宫和长干寺地宫是不是就是同一个呢?华国荣说,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大报恩寺塔基沿用了长干寺塔基是没问题的,但是,大报恩寺有没有再造地宫,那就很难说了。早在600年前,大报恩寺塔还有一个一米多高的台阶,而在文革期间,这个台阶已经被化为了尘土。会不会大报恩寺自己的地宫被毁坏了也很难说。“但是,沿用长干寺地宫也是未尝不可。”
解密4:感应舍利几颗?
专家:是否是10颗要回去检测
“感应舍利十颗”,这是石函、丝绸上都有明确记载的。昨天,方形银函启请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装着舍利的琉璃净瓶,启请的时候,现场的专家不禁喊道:“这个慢一点!这个一定要慢一点!”因为这个琉璃净瓶很薄。随即,专家们把琉璃净瓶放到了显微镜下,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里面米粒大小的舍利子多数是乳白色,还有的是黄色,有一枚是黑色。
在随后启请的长方形金棺中,又露出了3个琉璃净瓶,这些瓶子中也装有舍利子。不过,记者发现,栖霞寺藏经楼内供奉的是从方形金棺中启请出来的琉璃净瓶。
它们就是感应舍利吗?这些感应舍利究竟一共有多少颗呢?曾经主持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的专家韩伟向记者介绍说,感应舍利的来源很值得研究,很可能是梁武帝在大同四年供奉过的舍利,非常珍贵。当时,梁武帝把舍利子用水盛着放在碗里,其他舍利都浮了上来,只有最小的一颗就是沉在碗底不动。梁武帝拜了又拜,一共拜了几十拜,这颗舍利最终才浮出了水面。那么,昨天现场供奉的究竟是不是感应舍利呢?专家解释说,这个还需要检测。
韩伟介绍说,当时法门寺地宫出土佛指舍利,为了鉴别真伪,他用舌头舔了一下。而这次,专家介绍说,需要用仪器探测一下,才能鉴定出来,哪个里面是诸圣舍利,哪个里面是感应舍利。而且,感应舍利是不是就10颗,也要回去做检测以后才能得知。
解密5:舍利如何保护?
专家:要相信科学而不是眼睛
昨天,佛顶真骨供奉现场,记者看到佛顶真骨保存状况较好。不过,这并不能让文物保护工作者安心。在历时千年的瘗埋中,因为铁函进水,阿育王塔整个泡在水中,作为骨质文物佛顶真骨变化情况如何?它发黑的颜色是不是因为氧化反应?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评估。
其中最让人担心的是水浸文物的保护问题,当初法门寺佛指骨舍利刚出土时,因为浸水而软得像面条,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将圣物泡在乙醚中长达1年零3个月,将舍利中的水分置换出来,乙醚具有高挥发性,通过创造合适的环境,使舍利快速完成脱水过程。20多年过去了,法门寺佛指舍利保存状况仍然非常好。
主持法门寺考古工作的韩伟说:“在这方面我们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要相信科学分析,现在高分子材料更多,长干寺佛顶真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昨天,藏经楼内供奉了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请出一年多,“塔王”看上去保养得很不错。不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马清林介绍,阿育王塔的保护是个难题。造塔时用檀香木制成塔身,接着将各种宝石嵌在塔身,最后将有孔洞的鎏金银皮蒙在塔身上。阿育王塔干燥后木胎缩水近10%,相当于“瘦身”后小了一号,那么它和银皮就发生了错位,宝石无法既嵌在木胎原位又从银皮的孔洞中露出。如果找不出让木胎“长大”的办法,那么就需要“脱胎换骨”,用新的木材来替代。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