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文化遗产日:非遗保护,非常紧迫的使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第五个文化遗产日:非遗保护,非常紧迫的使命
2010年06月11日 14:3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6月9日北京举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 上,这位擅长广彩人物、花卉、动物的工笔图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余培锡,在继承传统花式的基础上,吸收各种中外艺术精华和现代生活题材,不断地设计新花式,迄今已独立创作设计新花式600多件(套),授徒500多人。

  我国在非遗保护中,形成国家级的保护项目和传承人少而精,省级的数量较多,而县级的就更多的金字塔结构,使得保护重点放到基层。参加“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邱双炯,虽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他继承的德化民间传统瓷雕技艺,成为德化民间传统瓷雕得以传承的关键。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6月7日,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展和成果”发布会上指出,“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

  同时,在北京展览馆,由文化部主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琢玉、雕镌、编扎、织绣等九个单元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百余位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在现场演示制作技艺的举动,更像是保护非遗的无声呼唤。

  非遗保护仍面临许多困难

  我国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至2009年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了闽南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初步查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王文章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展和成果”发布会上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共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主要依赖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这也是国际性的问题。第二,就我们自身面临的问题而言,主要是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保护措施不落实,甚至出现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背离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家将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最终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机制。

  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

  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关注度、参与度正在增强。

  由于年轻一代参与保护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命运。因此,今年“文化遗产日”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参与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此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正在不断拓展,从原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已拓展到目前包括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国内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也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

  在普及宣传的基础上,国家正在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立法工作。发布会上,王文章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保护,立法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

  据介绍,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是比较注重推进立法保护的。像2005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底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保护条例,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新疆、甘肃、江苏、浙江这八个省区都制定了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对于促进地方性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王文章表示,文化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在已有的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推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括文化部在内,都在推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到目前为止,立法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期待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能够早日出台。

  非遗保护不是一个文化遗产日能够担当的,而是一项来自民众、融入民众的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记者 张楠)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