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谈“读与行”:我到现在也不会背《论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于丹谈“读与行”:我到现在也不会背《论语》
2010年06月04日 11:00 来源:东方今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于丹做客河南卫视《对话中原》畅谈“读与行”:

  有多大视野就能滋养多大胸怀

  以讲解《论语》闻名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日前做客河南卫视《对话中原》栏目。在节目现场,于丹和现场观众及主持人款款谈起了她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得,讲到兴起,于丹还绘声绘色描述了自己上学时首次来到洛阳,龙门石窟带给她的那种心灵震撼,并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强烈喜爱及推崇。本期节目将于6月5日8:02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

  □首席记者 史静远

  讲现实:补习班让孩子失去眼界

  在节目一开始,郑州市铭功路小学8名学生身着白色服装齐声朗读起《论语》,琅琅的读书声让现场的观众沉醉其中。于丹随后表示,读书应是每个中国人都心向往之的事情,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于丹说:“其实万卷书的道理都是在行走中,用一生的光阴去慢慢懂得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读书和行走,其实都是一件事,就是为了人的成长。”于丹表示,她觉得读万卷书是向内滋养精神,行万里路则是向外去拓展视野。“我相信一个人,他有多大的视野,他就能够滋养多大的胸怀。”虽然于丹反复强调读书的作用,但她也不否认现实生活中,能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行到底的人仍旧不多。“每到寒假、暑假,孩子最多(做)的是什么呢?上补习班!如果孩子说爸爸妈妈带我们去海边看看海吧?父母一定说,等你考上初中再说。上初中以后,就开始有升高中的压力。那到高考之前,没上大学还敢出去吗?有的时候就让一个一个的补习班,占据了我们所有的假期。孩子失去的是什么呢?是他的眼界和行走中充满惊喜的发现。”

  说理想:行万里路方养浩然气

  “你比如说在春季,我老会想起来,魏晋的诗人左思说,‘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其实振衣就是我们,啪,这么一抖衣襟,可他说他必定要站在千仞高岗之上,迎着浩荡长风,让清风入怀。濯足,不过就是洗个脚,他说他绝不在死水河沟里。我们的气场有古人大吗?你想这‘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气势,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于丹讲到和现实相对应的,她理想中的“读书社会”,顿时十分激动。“像苏东坡说的,人,应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特别喜欢这十个字,因为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一个画像。我们老说动静,其实咱们每天不是动着就是静着,静着应该什么样呢?养天地浩然之气,在自己的胸怀之中。而一旦动起来,乘风千里快意人生。”于丹的话让现场观众及主持人都沉醉其中,纷纷心向往之。

  “我觉得不是咱们书念少了,而是我们行走少了。”于丹表示,要想达成理想中的读书社会,那行万里路是必须的。“我们小时候都读过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你不到那儿的话,怎么能体会那个境界?一个人只有一步一步,用血肉之躯,攀援而上,真正站到端顶的时候,才能懂得这个境界。”

  谈成长:快乐才是读书的动力

  “就说这个《论语》吧,我还真从小到大没背过《论语》,我可以告诉你,我到现在也不会背《论语》,因为从小没有人要求我,怎么学的呢?就是爸爸带我出去,和一帮叔叔阿姨吃饭。我爸爸说,你去看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完了回来,爸爸说其实这‘三’是泛指好多老师。”听了于丹的故事,现场观众和主持人纷纷表示很好奇她究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读书的。对此,于丹大方讲出了她的“秘籍”:“爸爸教我就是这种方式,我也用在我孩子身上。我孩子很小就能背很多诗。她小时候我们住大院子,她骑着滑板车呼噜呼噜跑的时候,我追在后头,两人哇哇地喊着的时候,喊的都是诗,就背下来了,背下来以后呢,她就活学活用。比如说她两岁多的时候,我老出差,然后我就看见我女儿特忧伤地披着我的丝巾,小小的一人儿,坐在床头说‘路上行人欲断魂呐’。”于丹讲起女儿小时候的事忍俊不禁,但她独特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也让现场观众受到极大启发。

  赞河南:

  这里有中国人的精神风骨

  由女儿的教育,于丹渐渐也讲到了自己的成长。“我是在上学的时候,第一次到龙门石窟,第一次看到卢舍那佛像的时候,那样的一种震撼,是不可言传的,14.14米,一个佛头就4米高,连他的那个卷曲的发纹,你都看得清清楚楚。十多万尊造像,我们就那样走着看,看得瞠目结舌。”于丹清晰地记得关于那次旅行的细枝末节,至今仍如数家珍。“所以我说,今天的孩子,有的时候我真是挺心疼他们,他们真没有我们走的路多,我们小的时候,逃学旷课也要走这些地方,因为觉得学中文的孩子,如果不去触摸历史留下的这种体温、这种呼吸、这种形状,在薄薄的书本上能读得明白吗?人不在龙门石窟里面走一圈的话,你能够铭心刻骨吗?”于丹唏嘘不已,表示河南这个地方是最值得来旅行的,最值得去细细体味的。

  于丹表示,河南给她最大的震撼是那种文化上的奢华。“河南的文化,一方面有我们的地下文物、地上文物,还有正在开掘的这些奇迹让人去膜拜,另外一方面,赏赏花、吃吃小吃,游历一下风景,让我们的生命欣欣向荣,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河南,这个文化大省的核心竞争力。”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