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近年重大考古发现
编者按:近年来,全省文物部门加大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开展了一大批专题科研性和区域性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在中华文明探源、早期秦文化和史前文化考古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3个考古发掘项目荣获“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巩固了甘肃文物大省的地位。本报对近年来我省重大文物考古新发现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总结,以飨读者。
马家塬战国遗址及墓葬
马家塬墓地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西戎皇室家族墓地。该遗址及墓葬的重要发现,是研究战国中晚期戎人的丧葬制度、秦人与戎人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从2006年开始,省文物考古部门对马家塬战国遗址及墓葬进行了全面发掘,共查明墓葬59座。之后几年共发掘了17座墓葬和1座祭祀坑,共出土随葬独车舟马车30余辆。这些马车的漆绘、金银饰件等极为豪华,显示了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和等级。还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物和金银随葬佩饰,还有大量玻璃态管形珠、肉红石髓珠金帽饰等。这些随葬品工艺精致,种类繁多,用料精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据史料记载,秦人西迁后杂处于戎狄之间,正是礼县、清水、张家川一带。结合墓葬出土遗物既有秦文化的因素,又有当地土著——西戎文化的因素。省文物考古专家认为该墓地的族群应为西戎的一支,有可能是戎人贵族或其首领的墓地。
马家塬战国遗址及墓葬经过了4年的连续发掘,现发掘和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因遗址及墓葬对秦文化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是我省早期秦文化考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墓地的发掘以及带有“秦公”铭文青铜器的认定,破解了秦公陵园的千古之谜。考古专家认为,大堡子山古墓的墓葬形制和地理特征说明,甘肃礼县一带就是秦始皇的“老家”。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严重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引起省上及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以及西北大学文博学院5家单位组成了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组,并组建了联合考古队,从2006年开始,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通过调查与钻探,发现1座城址、26处夯土建筑基址和400余座中小型墓葬。后期主要发掘了一处建筑基址、祭祀遗迹和少量小型墓葬。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大堡子山的陵墓坐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完全一样,而长达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显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点;另外,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金、玉器,有些青铜器上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等铭文。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研究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为探索秦文化的渊源、寻找早期秦人的都邑和陵墓、探索秦戎关系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翔实的、科学的依据。因其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该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