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更名的“语意政治学”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骆马湖”更名的“语意政治学”
2010年05月24日 09:45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许联想”,是王小峰博客名。看了他的博客署名,你就能估摸出“不许联想”四字的深意了。昨儿一条新闻,进一步印证了王小峰的先见之明:江苏有着千年历史的骆马湖,最近闹起一场“改名风波”。原来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马上湖”!据说是因为“骆马”谐音“落马”,“犯忌”。

  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骆马”,都能被联想成“落马”。可见,只要没事瞎琢磨,抑或心里有鬼,没准任何不相干的字连一起,你都能洞悉其不为人知乃至“别有用心”的一面来。不信,点开新闻跟帖,就会发现好事的网友,把全国大多数省市名称“联想”了一遍,牵强附会之下,任何名字都难保“政治正确”啊。可见,“联想真可怕”!而套这逻辑,我这话同样“居心叵测”——因为“联想”俩字,都可能被视作某企业名讳。

  以前,也见过闲得X疼的改名:河北曾嫌石家庄不够大气,重庆也曾嫌菜园坝、黄泥塝、李家沱等地名,乡土气息太浓太土气,都想改为摩登气派的现代名,最后却都不了了之。

  这告诉我们,地名变更不是某些人一厢情愿,拍拍屁股就能决定的——虽然它可短期聚集相当的新闻效应。但最终结果反而可能迫于舆论压力,“打回原形、维持原判”。比如这次骆马湖改名风波后,让人想起麻将桌的“马上和”广告牌,就已不知踪影。而且,可贵的是这次主导改名的,竟不是人们主观臆想中的地方官员,而是所谓的“旅游策划大师”和地产商,政府一直谨慎,并未认可。

  这注定了改名不过是出滑稽戏,不过是些企业耍的噱头,玩的文字游戏,看眼下情势,没准最后还得砸自己手里。不过,戏既已开幕,就得看出点门道,不然岂不愧对演员?

  假如,以最大的善意揣测,更名真的只是商人投机取巧、揣摩上意,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么提供揣摩机会的现实土壤,也不容小觑。如官场将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显化的事例,就有长春某法院门前高悬“辟邪宝剑”,及河南宜阳国土资源局门口巨型八卦图等。骆马湖改名正是和这些风水“地标”一脉相承的。

  改名体现在文字修辞学和语义学上,却也都不隐晦,都是赤裸裸的权力美学的体现。在这里,读懂官场。这些虽然只相当于权力场域的镶边或花饰,但也在点滴处将建筑政治学和语意政治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唯一不同的是,骆马湖改名,当地政府没有直接高调参与和推动,可并不代表他们不知悉此事。那些公交站牌和大型户外广告牌,矗立之处,未必没有他们的默许容忍,甚至是静观其变的潜性试探。

  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这是共识,随意改变地名会给文化传承带来难以弥合的裂痕。类似骆马湖这样的具有文化名片效应的景区,它与人们的联系不仅在生态上,而且在文化上,在情感上,都与当地人血肉相连。它不是属于政府或某个管委会或某个开发商,而是属于全民。包括更名在内的开发,必须交由全民进行公共讨论。这样才能避免闹剧。

  本报评论员 李晓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