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取悦“戛纳”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电影取悦“戛纳”难
2010年05月21日 10:06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电影缺少什么?或者说被法国人挑中的中国电影缺少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法国人有法国人的看法。以今年入选的《日照重庆》为例,法国影评人的观感分成两派,善派不骂但失望,失望什么呢?失望的是没有出现大的政治主题。

  他们一开始全都以为在灰暗的天空、雾霭下,警察射杀劫人犯的线索后面一定有大黑暗,结果只是父子关系的人性话题。而中国怎么能有不涉政治的人性话题呢?恶派则不客气地骂,他们最受不了的就是《日》片的美好感情,怎么可能在故事中杀人的和被杀的其实都不坏?没有坏人的“中国故事”怎么能成立呢?《费加罗报》影评人用的小标题就是“太多美好感情”,《快报》则直接说这是部“道德说教的拙劣作品”。

  “中国电影只能是什么样的不能是什么样的”的戛纳潜规则,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死理,大大制约了中国电影的“西游之路”,也使中国电影人从未得到真正的公平对待。但从一些中国媒体传递回去的往往是歌舞升平,给国人一种错觉,即电影节“尤为重视中国电影”,而不是电影节赞助商尤为重视中国市场。在今年《费加罗夫人》杂志上,艺术总监弗雷莫有一篇写得诗意盎然的小文:《我梦到……》,恐怕能作中国电影在戛纳真实地位的解读。他共用了十九句“我梦到……”他梦到大卫·林奇、梦到波兰斯基、梦到北野武……但他没有梦到张艺谋、没有梦到陈凯歌、没有梦到王家卫……

  当王小帅表示,他是为了“纯艺术”而拍电影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日照重庆》的记者会上,大约50来位记者中大半是中国人;而提问的全部是中国记者。大多数法国影评都认为,影片“什么也没发生”。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王小帅探索的是人性与代沟、社会进步与人际关系的负面作用;而法国人期盼的则是与官方的对抗、警察的“滥杀无辜”……然而影片并非如此,法国人顿时失去兴趣。

  弗雷莫在影展开幕后接受法国《地铁报》采访时表示,“我非常喜欢《阿凡达》……”这句话为戛纳电影节作了一个绝妙注解。

  (郑若麟)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