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国民议会对法国归还16个新西兰毛利人头骨一事进行投票表决,以几乎全票赞成的结果通过归还。然而,由于这16件头骨属于法国国家藏品,即公共物品,将其归还意味着违背了法国长期坚守的“公共物品不可转让”原则,因此在其国内引发了很大争议,并让文物界颇感恐慌。
头骨追索颇多周旋
根据毛利人的信仰,头骨属于圣物,主人在世时将其头颅砍下是神圣之举和无畏精神的体现,而非野蛮行为:如果祖先的灵魂重归故土,后人将获得尊严,且会受到祖先的保护;若头骨没有下葬,其主人的灵魂就会因之受到惩罚而一直流浪。但是,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收藏者只把这些珍贵的头骨看做战利品和稀缺商品,将其作为赚取财富的工具。法国国会议员米歇尔·泰伯若特就曾说过,这些头骨有可能是专为进行“肮脏的交易”而砍下的。
据了解,毛利人头骨大概有500多个,散布在世界各地。新西兰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走上了搜寻、索回毛利人头骨之路,搜寻工作已是大海捞针,索回头骨更是难上加难。凭借信仰的力量和对祖先负责的态度,新西兰人在举步维艰的追索道路上义无反顾,至今已成功索回322个毛利人头骨,并在1992年就正式向法国政府提出了索回申请。
法国鲁昂市市立博物馆在1875年收藏了一个由私人捐赠的、用防腐香料处理过且带有纹饰的毛利人头骨,该市社会党议员瓦莱丽·富尔内隆是关于归还头骨法案的最早倡议者。事实上,这项提案早在2008年就已提交给了议会,并于去年6月获得参议院的通过。
然而,面对新西兰人的合理请求,法国政府一直以违反本国文化遗产的有关原则为由拒绝,并以拖延、不作为的方式与新西兰政府周旋。譬如鲁昂市市政府于2007年10月向有关部门申请启动头骨返还程序,却被司法机关以违反文物降级诉讼程序为由予以驳回。这让富尔内隆忍无可忍,她指责法国政府行动迟缓,并曾试图越过法国政府直接与新西兰沟通,希望通过归还头骨加强与新西兰的文化交流。新西兰政府也曾自费派出工作组前往鲁昂与有关方面接触,希望能索回头骨。在新方的压力和法国国内一些人士的积极推动下,法国政府终于在2009年启动了文物返还程序。
归还文物争议不断
法国于2002年出台的博物馆法对“公共物品不可转让”原则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即由公立博物馆收藏的物品为公共物品,具有“不可转让性”。由于16件头骨都已经被法国编上文物号,变成了国家藏品或者说公共物品,将其归还就意味着违背了法国的“公共物品不可转让”原则。
不过,其博物馆法并没有将此原则定为不可逾越的铁律,而是表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将某些已经列入级别的文物(捐赠、遗赠和国家出资收购的物品除外)从“国家藏品”中剥离,即“文物解级”。
法国在该法律框架下于2003年成立了国家藏品科学委员会,其成员大部分为专家学者,也包括国家和地方议员,职责是为公共物品持有者提供有关文物解级方面的咨询和建议。法律规定,“文物解级”要尽可能降低其对“公共物品不可转让”原则的影响,且必须得到该委员会成员的一致同意方可执行。种种约束和限制使得文物解级成为极为特殊的事件,到底应当遵循哪些原则至今尚没有明确规定,往往需要长期的研究和讨论来决定,这就形成了法国与一些文物原属国在文物返还问题上的桎梏。埃及政府曾以中断与法国在考古领域的合作为“要挟”向法国索回了一些壁画残片;南非政府也经过长达7年的外交谈判和多方施压才向法国索回了被称为“南非维纳斯”(一个名为萨拉巴特曼的女人)的遗骸。为此,国家藏品科学委员会计划于2011年向议会提交文物解级原则的研究报告,争取做到有法可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返还新西兰毛利人头骨与以往有所不同,其涉及的是一类文物而不是某一件特定文物,这在法国返还文物的历史上开创了先河。而且,此次通过的法律规定国家藏品科学委员会必须在有关方面提出索回文物申请之日起一年内,提交相关报告和建议,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限期地拖延,这无疑将大大缩短追索和返还文物的时间。
归还毛利人头骨一事在法国引发了很多争议。该事件是否开启了法国返还文物的大门?面对国内文物界的恐慌和国际社会的种种猜测,法国文化部部长密特朗表示,此次文物返还属于特殊情况,不能与其他国家要求法国归还文物的事件混为一谈。因为这些头骨不是博物馆收藏的普通物件,而是同萨拉巴特曼的遗骸一样是人体的遗留,归还举动是出于对人的尊重,这正是法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
在16件需要归还的头骨中,有7件藏于法国盖·布朗利博物馆,返还事件让该馆“损失”惨重。但该馆馆员也附和着部长的声音说,此次文物返还的唯一理由是因为其涉及到一个特殊的、神圣的文化,就是毛利人文化。
尽管官方有意把返还所涉及的文物范围缩到最小,还是无法阻止人们浮想联翩。譬如,有人会问:卢浮宫藏有很多埃及木乃伊,这些也是人体遗留,对于埃及人来说一样是圣物,有诸多象征意义,它们是否也该回家呢?面对这样的疑问,卢浮宫的工作人员至今三缄其口。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教 莹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