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深探下去发现“死土”,深探则就此打住,因为据此就可以确定墓葬遗址的深度。
如今,完全靠洛阳铲盗墓的,已经是小打小闹的蟊贼了。过去,盗墓贼也用过炸药,甚至警方过去破案后曾发现盗贼在年三十除夕夜趁家家户户放鞭炮的时候用炸药炸墓的,但现在这类作案已经很少了。盗墓贼已经有了新的作案手段:比如用可燃性气体或易燃液体引爆,一下子就可以炸出一个容一人垂直通过的深洞。
盗墓贼通过勘探,不仅可以在地面上就知道地下的墓大概是哪个朝代的,还可以知道这个墓以前有没有被盗挖、破坏。比如汉代的墓,地上铺草木灰;而唐代的墓,地上铺白石灰。周朝的墓最深,可达到三四十米;汉墓其次;唐墓则较浅,一般十多米。
墓室在地下基本保持原形的,行话叫做“干堂”、“空堂”;因为各种原因墓室倒塌了,行话叫做“实堂”、或者“瓷(实)堂”;如果墓室已经灌水了,则叫“湿堂”。已经被盗过的墓,盗墓贼叫“废坑”。根据墓室不同景况,盗墓贼有不同对策,且按下不表。
严打之下,第三次盗墓高潮恐难出现
在洛阳的官方和民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盗墓和反盗墓故事。大约20年前,洛阳市洛龙区公安分局缉私队队长郭勇因倒卖没收文物获取暴利被处极刑,人们依然记忆犹新。而当记者从洛阳市公安局的警官口中听到有的大案“破了一半,破不下去了”的无奈,觉得特别沉重。
当地的文物专家认为,河洛地区的盗墓活动,从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大高潮:第一次高潮是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各地军阀带头暴力盗墓,攫取财源,以扩充军力;第二次高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过在政府的全力打压下,迄今高潮已过,进入尾声。
深谙内情的人士介绍说,从最底层的盗墓到将被盗文物走私海外,大概有四个环节:最底层的是没有文化却有盗墓经验的农民,他们是乡野盗墓的主体;其上是了解行情、懂得鉴定的经营者,他们往往有着相对固定的下线,主要从事文物倒卖和经营;第三层有着较为明显的“黑老大”特点,行话称作“支锅”。“支锅”在当地话的意思里是做饭,这里引申为“买单”,是盗墓活动的“投资方”和组织者,所有的盗墓费用由他投入,绝大部分的盗墓所得也归他所有,一旦事发,还负责“捞人”或为入狱的盗墓贼瞻养家人;最上层的则是海外走私文物的黑社会团伙。
警方认为,按现行体制,打击往往是“重两头,轻中间”,第二、第三层人远离现场,有反侦察能力,取证相当困难。而且,除了国家明令规定的国家级文物必须由国家收藏以外,允许个人收藏文物,全国各地真假莫辨的文物市场何其兴盛。
最新的动向是,南方的盗墓走私团伙开始蠢动,并北上中原,以期引进空闲下来的“高技术人才”。这是因为当地加大了对尚未开挖的国家级大墓的保护,而小墓小穴在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和年代的反复盗挖后,已经几乎“无墓可挖”。去年年底轰动一时的曹操高陵墓,几乎空空如也。对盗墓团伙来说,那只是个不值得一提的“废坑”。也因此,第三次盗墓高潮恐难形成。
洛阳市文物局办公室主任李修德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洛阳文保工作的新成果:“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正扎实推进,各县(市、区)田野调查工作基本完成。普查队员共踏查乡镇180个,普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3294处,其中复查958处、新发现12336处,新发现文物点约占总量的92%,普查成绩位居全省第一……”
盗墓与反盗墓的博弈依然在进行。
本报记者 郑蔚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