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华美之下自寻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三国》华美之下自寻烦
2010年05月14日 14:36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到处都在谈高希希和《三国》,照现在几个首播台的播出进度,估计大家还要继续谈一个多月。

  新《三国》好还是坏?当然是好的,至少在演员表演实力的均衡、服饰和史诗感方面,比老版本要出色。尤其后者,表现在一些细节场景的营造上,做得很出色,如“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一段,军士欢呼,鼓声震天,虽然画面上没有猛摆排场,但声效上却已很好地搭建出了氛围,且超越了陈家林自《努尔哈赤》开创的,凡大场面官兵狂呼口号N遍的简单做法。让人禁不住感慨:时代到底是变了!

  与王扶林的老版相比,新《三国》在硬件条件方面堪称华美。但它注定是另外一件东西,对老版本构不成威胁:同为名著改编,老版本忠于原作,内容足斤足两,新版则试图另辟蹊径——无论压缩“桃园结义”、取缔“鞭打督邮”,还是过早让曹、孙、刘三家的领袖碰头,让刘备露出吓死人的英气——都是出于这个考虑。

  高希希有着与所有导演同样的影视人自尊,和与文学名著原作者叫板的气概,这恐怕也是他把剧集命名为《三国》而不是《三国演义》,让曹操而不是诸葛亮成为第一主角的原因所在。虽说适当的自尊,有助于导演为全剧构建出不一样的风格,可一旦过于自信,多少便会陷入到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电视观众对“真实的三国是怎样的”并无太大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电视会怎样展现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那个“三国”?如果从这种期待来讲,高版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它只不过是借观众的这个愿望把大家引到电视机前,然后尽可能在小说与史实的重合点上自说自话。

  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勇气令人尊敬,但遗憾的是,高希希为自己选的镣铐过于沉重了,《三国演义》毕竟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第一史诗”,罗贯中穷一生之力打造的这部作品,无论是在史实的掌握上,还是虚构能力的运用上,所下的功夫都不是后来寻常学者或作家所能抵达的。所以高版《三国》虽有时代的技术之利,但在内质的锤炼上,却难免堕入“庸人为寻求合理性、逻辑性而刻意去生造过渡性细节”的悲剧,反而不及王扶林的老版本更具风致。

  至于大家说的像出现“张飞白胖”这类低级失望(我不认为是失误)倒也不重要了。大投资的华语影视产品,按现有从业人员的文化资质,不出现遗憾那是不可能的(老版里吕布的扮相还像孙悟空呢)。大家理解万岁吧。文学名著比一般作品值钱,就在于它们常看常新,常改也常新。所以对现在电视上的“三国”,大家唯一现实点的期待便是:希望更新一版的出现不要再等上十年。

  徐江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