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考古遗址公园——长沙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近日启动。三五年后,这里将再现一座“唐城”,城内考古发掘与文物展示将同步进行,参观者能直接感受历史文物、考古发掘带来的震撼,从中透视大唐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长沙窑前寻大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铜官窑(简称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距今上千年,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历经200年之久。今天,长沙窑遗址上数座极具考古价值的“龙窑”依然拱起于山坡之上,逶迤壮观,瓷器堆积厚度最多达3.7米。伫立窑址前,面对厚重的历史文化堆积层,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李群玉描绘的情景:“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当年盛景,跃然眼前。
海上瓷路达四海
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长沙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长沙窑的装饰方法与题材丰富多彩,褐、绿、蓝、白等多种颜色艳丽富贵,点彩、条彩、斑块彩等釉彩异彩纷呈,成为世界釉下彩陶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1956年,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发现了唐代名窑——长沙窑遗址。这是—座埋在地下的巨大瓷城,沿湘江东岸,自北而南10余里江滨,有数十处巨大的窑场。1956年、1978年、1983年、1999年,长沙窑先后经历4次正式的考古挖掘,出土文物过万件。
唐代铜官镇是湘江的一个重要港口,长沙窑大量的瓷器,都是在这里装载上船,驶入长江,销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长沙窑瓷器上有首诗:“人归千里去,心画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航逐便风。”就是描述满装瓷器的船队,就要从这里扬帆起程,开辟了一条往南亚、通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在朝鲜、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肯尼亚、坦桑尼业等国不断出土长沙窑精美的釉下彩瓷。2000年,在印尼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沉船中有长沙窑唐代瓷器5.8万余件,一些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是长沙窑工匠们为满足阿拉伯地区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产品,充分证明长沙窑瓷器畅销海外。
瓷器题诗见底蕴
长沙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有许多划时代的创造发明,在瓷器上题诗,就是其中之一。唐代以前,瓷器上几乎没有文字,要有也只有刻画符号,简单的吉祥语,或工匠的名字。在瓷器上题诗,是长沙窑首创。从上世纪5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在长沙窑遗址不断发现了一些题有诗文、极其精美的釉下彩瓷器。
已出土的长沙窑瓷器上,有上百首唐诗,有杨师道的《南行别弟》诗、韦承庆的《南中咏雁》诗、高适的《闺情》诗、张氲的《醉吟三首》诗、刘长卿的《苔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诗、贾岛的《遇海联句》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这些题诗瓷器,除了几件瓷盘和瓷枕外,大都是瓷壶。长沙窑为什么在酒壶上题诗?这是因为唐代诗人习惯饮酒做诗,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刘禹锡等,都是酒中豪杰。李白、杜甫是中唐著名诗人,中唐至晚唐又是长沙窑的极盛时代,李、杜都到过长沙窑的主要所在地——铜官镇,都在长沙住过相当长的时间。
长沙窑出土的瓷壶多达10多个品种,而诗却只题在一个品种的壶上。这种壶喇叭形口,大颈,六棱或八棱形短流,大圆腹。这种壶上除题诗外,还题有“美春酒”、“美酒”、“酒醒香浓”等文字。从题铭看,是唐代的酒壶。唐代早期饮酒,多用酒樽。这是一种大口坛子,用勺子从坛子里舀酒出来,装到杯子里饮。这种酒樽,长沙窑只出土一件,上面绘有竹林七贤饮酒图,并题有《七贤第一祖》饮酒诗:“须饮三杯万事休,眼前花揆四枝叶。不知酒是龙泉剑,吃入肠中别何愁。”但中唐开始,饮酒多用酒壶,唐人称之为“注子”。长沙窑出土注子(酒壶)百余件,大多有题诗。诗是题在釉下的,是在挂釉之前,在涂有化妆土的坯体上,写好诗文,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的釉。诗文在釉的保护下,不会被磨去。酒壶一般为淡青色釉,诗文为黑色或深褐色字体,有行书、楷书,也有草书。这些千年前书写的文字,色有浓淡,有墨色美;线有柔和、紧张、流畅、飘逸之别,有线质美;草书和行书,笔画有快慢、缓急,体现了书法艺术生命的节奏,有律动美。同一首诗,有不同书法家写在不同的酒壶上,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个性美。
盛世风采今可寻
长沙窑被发现以来,虽已出土过万件文物。但由于各种局限,发掘成果不能满足现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要求,有限的考古资料也制约了学术界对于长沙窑的深入研究,致使长沙窑的面貌至今依然模糊,其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揭示。
长沙窑的众多谜团,亟待考古发现解答。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长沙铜官窑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长沙窑遗址公园建设已经启动,更为深入的考古工作正在展开,通过调查勘探与发掘,将全面揭示长沙窑原状,找出与烧窑活动有关的遗迹;复原陶瓷器的原料采集、筛选、淘选、拌和、制作生产及其拉坯、晾干、上釉、烧制流程;复原瓷业生产、储存、销售的过程;建立长沙窑瓷品的年代序列;重建长沙窑的生产组织和贸易形态,为全面研究和展示长沙窑提供学术支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也不过分。”湖南省考古所原所长袁家荣如是说。
正在建设的遗址公园,以铜官窑遗址为核心,拟在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文物展示研究中心、博物馆、陶艺工场及文化休闲设施,重现唐时风采,给人们一个“梦回唐朝”的机会。这将是中国以“遗址加公园”的模式保护文物的一次成功尝试。长沙窑遗址管理处主任文德霖表示,如果进展顺利,公园两年内就能开放考古现场,让参观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部分的考古发掘体验;在陶艺展示区,将出售陶瓷纪念品,并可进行仿制品烧制体验,参观者可以自己设计制作陶艺作品;在核心保护区新建的一座仿唐龙窑和一个展示工艺流程的手工作坊也将适当开放,给参观者提供体验的平台;谭家坡古龙窑、陈家坪古龙窑、古作坊遗迹、古码头与市场遗迹、古墓葬、文化堆积标识等46处烧窑遗址和19处挖泥洞等文化遗存,也将开放展示。公园内还将建立起遗址博物馆,参观者可以通过博物馆展示手段,充分了解长沙窑的文化内涵,感受灿烂辉煌的唐代文化。
博文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