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南澳Ⅰ号”打捞现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对出水文物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对其中一个青花瓷盘她解释说,这个出自漳州平和窑,初步鉴定为明晚期生产。相比景德镇瓷器,漳州平和窑的瓷器胎体稍厚,看起来没有那么精细,由于系民窑生产,出口到东南亚或日本也是供大众使用,绘画多为人物、瑞兽、花草等,风格上随意洒脱,自由奔放。对于此前颇受关注的酱釉龙纹罐,此前有人指出民窑不能生产带有龙等纹饰的器物,她指出,到明晚期,这一规定已不那么严格,龙的形状出现在民窑的产品上不足为奇。她还称,在东南亚,这种龙纹罐是财富的象征,谁家拥有的多表示谁家富有。既如此,古沉船上已发掘出了不少这样的龙纹罐,是否意味着这是一艘驶往东南亚贸易的货船呢?但对此船来自哪里去往何方,专家并无推定。
“南澳Ⅰ号”古沉船是一艘以瓷器为主的贸易船,这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沉船中屡屡出水的铁、铜等金属器物或原料一直让人们迷惑不解,还有圆柱体的疑似铁炮更是让人们充满联想,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介绍说,古代走私的概念不能用现代海关的概念来套用,在明代,铁铜等都是禁止出口的物品,但当时关于海上贸易的一些制度,很长时间如同“一纸空文”,虽然有这样的禁令,但夹带违禁品的情况经常发生。另外也有可能是出于货船配重的需要,但这还要看最终这些出水金属器有多大的量才好下判断。他还指出,古代商船往往配备防御性的武器,不能就此认定它是战船。
(记者 吴绪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