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阿来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发展文化产业要避免重蹈物质生产领域“GDP(国内生产总值)崇拜”的覆辙,不要过分强调经济效益。
阿来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近年来,我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开发当地文化产业。抓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成了许多地方官员的共识,但怎样建设、怎样发展,各地的做法却大不相同。有些地方是按文化规律来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当成一种精神产品,当成提升人文底蕴、提升国民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的载体和平台;有些地方却步入了发展误区,患上了短视症、金钱饥渴症。他们不是让文化唱主角,用文化来增加底蕴、提升品位,而是利益当头,金钱第一,文化成了产业的点缀品,成了吸引眼球、招徕过客的包装品。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政府不是从长远、从大局着眼去决策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而是一切从经济效益出发,争名人、编神话、造古迹,把传说当成实事,把神话当成典故,穿凿附会,弄得假古迹、伪传说四处流行。一个历史名人,多个出生地;一段古代传说,多个发生地;一场古战争,多个古战场,许多地方为名人(哪怕是恶名)出生地等打得不可开交,让公众难辨真伪。一些本应以倡导人文精神、传播科学文明、塑造国民性格为己任的文化单位,在金钱面前也忘记了责任,玩起了“娱乐无极限、娱乐无底线”,出版、发行、传播一些迎合低俗趣味的含有暴力、色情的文化产品,还有的用插科打诨、庸俗搞笑甚至有伤大雅的笑话、动作来吸引人,以达到捞钱敛财的目的。
这一问题若不能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很有可能重蹈物质生产领域“GDP崇拜”的覆辙,使文化成为金钱的附庸,成为庸俗的叫卖品,最终像阿来所说的那样,“将造成国民整体精神、文化素质的下降,这种影响可能波及几代人。”
文化产业毕竟不同于一般产业,不能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因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如果说物质生产领域因为“GDP崇拜”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弊端,那么文化产业的“GDP崇拜”则会侵蚀人类的精神根基,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
湖北红安 张剑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