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I号考古有阶段性进展 船体打捞方案未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澳I号考古有阶段性进展 船体打捞方案未定
2010年05月11日 0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隔舱板局部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5月11日电  截至5月10日,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复原文物已达1000余件,出水文物主要类型仍然是外销瓷器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还有釉陶罐、铁锅及铜板等。另外,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组木质沉船隔舱板。

  从水下调查情况和出水文物看,考古和文博人士对南澳I号的时代、性质等作出了种种推断和猜测:该沉船上保存的青花瓷器估计有万件以上;初步推断为明万历年或之后的商船;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如福建平和窑;存在走私铜的可能。

  青花大盘数量最大 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据报道,南澳I号沉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总数估计万件以上。主要包括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的青花大盘、碗、罐、碟、盆、钵、器盖、杯、瓶、粉盒等等。

  数量最大的青花大盘直径多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瑞兽麒麟、富贵牡丹、仕女、书生以及花草等。不少器物的底部可见底款,包括“福”、“禄”、“富贵佳器”、“玉”等款,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汕头市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对媒体表示,南澳Ⅰ号有大量瓷器产自福建平和窑。黄迎涛说,他在漳州市博物馆找到一个青花仕女瓷盘,跟从南澳Ⅰ号沉船打捞出水的一件青花仕女瓷盘花纹、瓷质一模一样。

  瓷器界权威、原福建博物院陈列部主任林忠干研究员介绍到,“平和窑”是明清时期福建漳州地区瓷窑的代表窑口,与同时期云霄、华安等地的60多处窑统称为“漳州窑”。明万历年间,是漳州窑的鼎盛时期。

  林忠干说,南澳Ⅰ号沉没的南澳海域是海上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印尼等南洋各国,更远可抵达欧洲、非洲。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一致认为,漳州窑占据了明清时期福建外销瓷的主导地位。

  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说,目前见到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青花瓷大盘,也有少量碗、钵、杯及金属凝结物。其中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有代表性的器物,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不太鲜亮,发灰或者发黑,无论人物还是花草图案都比较随意,器表施满釉,底足粘有细砂,即“砂足器”,属于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