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日从广东省文物局获悉,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水下考古队在抽取沉船上层覆盖淤积物的过程中,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组木质沉船隔舱板,隔舱板之间发现一摞摞码放整齐的瓷器。
据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介绍,从5月1日开始,天气状况有所好转,“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重点从外围和表面散落文物的采集转向沉船区域内沉船船体及船载文物的发掘。
目前,水下考古队在沉船中部已经通过抽泥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组木质沉船隔舱板,隔舱板之间间隔约为1米,其中一块已经清理出长约4米的一段,隔舱板之间还清理出码放整齐的一摞摞瓷器等文物。
孙键说,目前见到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青花瓷大盘,也有少量碗、钵、杯及金属凝结物,其中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有代表性的器物,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不太鲜亮,发灰或者发黑,无论人物还是花草图案都比较随意,器表施满釉,底足粘有细砂,即“砂足器”,属于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
同时,沉船表面及外围散落文物的采集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截至5月9日,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复原文物已达1000余件,出水文物主要类型仍然是外销瓷器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此外还有釉陶罐、铁锅及铜板等。
“南澳Ⅰ号”沉船位于汕头市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2007年5月因南澳县渔民的生产活动发现沉船遗址的准确位置,从出水文物初步推测为明代晚期。“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项目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实施。(记者赖少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