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赚钱抢名人抢到了西门庆头上,还打着“文化”的幌子——要说“文化”,这是典型的文化堕落、道德沦丧。这种怪象,更折射出当今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从暗羡当代贪官奸商到追捧“哄抢”古代的西门庆,当前这股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逆流,不可等闲视之
据报道,近来山东阳谷县、临清市正在争抢“西门庆故里”的“名份”。阳谷县准备兴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市则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并制作西门庆7个妻妾的“精美画像”作为旅游工艺品。消息一出,舆论忿然!难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真已到了如此饥不择食甚至不计后果的地步?!
一个虚构人物哪来什么“故里”
西门庆并非一个真有其人的历史人物,因而根本不存在所谓“故里”。只有真正的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曹操、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才有故里,以及若干因“开发旅游”而起的故里之争;另一些有真实原型、却因小说而闻名古今的人物,也还能扯上“故里”,如关羽、张飞、赵云、宋江等。至于完全虚构的文学典型人物,如西门庆、潘金莲、阎婆惜等,就算小说交代过一句半句他和她是何方人士,又能怎样?便能当真,把某地封为其“故里”?实际上,所谓“西门庆故里”云云,是一个根本缺乏常识的伪命题。再说,不管历史人物还是小说人物,都有个是非曲直、妍媸美丑的问题。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那些遗臭万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的千古罪人,如秦桧、严嵩之流,以前向来没有哪个地方、哪个人有脸有胆跳将出来和他们拉关系,更不要说搞“文化搭台”;而西门庆这个集恶霸、奸商和淫棍于一身的小说人物,今天竟变得炙手可热,还你争我夺,要拿他来做“城市名片”和“形象代言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着实令人震惊!
说穿了,这一怪象折射出的,正是当今面临的社会道德底线不保的危机。为赚钱抢名人抢到了西门庆头上,而且专拿他和潘金莲的“幽会”说事,拿他的妻妾成群做文章,还打着“文化”的幌子,要大张旗鼓充分展示,以做成卖点吸引游客——要说“文化”,这是典型的文化堕落、道德沦丧。
这种怪象,更折射出当今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小说人物西门庆,全部营生都围绕钱、权、色三个关键字展开。他是一个惯于敛财的商人,因而财大气粗;他使钱买官,于是能为所欲为,成了恶霸;有钱又有权有势之后,他便肆意享受女色。这环环相扣间,充斥着钱与权、钱与色、权与色的肮脏交易。西门庆的勾当,和当今那些贪官、奸商的所作所为有着惊人相似。正如同贪官奸商们的厚黑计谋和挥霍糜烂虽然为广大百姓深恶痛绝,却也被一些人艳羡和津津乐道一样,西门庆的所作所为显然也引发了某些人的特殊兴趣。联想到一些影视剧,尽管打着真实反映和现实批判的幌子,但骨子里却有同情和美化贪官奸商的倾向。从暗羡当代贪官奸商到追捧“哄抢”古代的西门庆,当前这股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逆流,不可等闲视之。
“奉劝世人,勿以西门之后车可也”
为赚钱不择手段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做法,还从根本上毒化着当地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生态环境,试想:如果任由某些人胡作非为,真把西门庆捧成了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言人”,那生活其中的居民该作何感想?是感到光荣,还是觉得耻辱?尤其是,这座城市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这样一种恶俗的文化生态环境里,又如何健康成长?相信居民们为着自己城市和个人的名誉,更为着子孙后代,是决不会同意这样胡搞的。
开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愿望可嘉。有地方名人当然好,没有名人也犯不上找西门庆这样的人。拓展旅游经济,可以打造的特色是多方面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土产特产、野菜小吃,乃至新兴的优势产品,都能有吸引力。浙江海宁有王国维、徐志摩故居,有钱塘观潮,也有今年新建的皮革城,很多游客是冲着后者去的;成都有诸葛丞相祠、杜甫草堂,有风味独特的川菜和小吃,也有悠闲自得的“慢生活”情致,眼下不少游客更为后者心动。为争名人故里而开战,某些地方官员号称发展旅游经济,其实对旅游经济一窍不通。
明代万历年刊刻的《金瓶梅词话》里,有东吴弄珠客写的序,序言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他“奉劝世人,勿以西门之后车可也。”这些话是很有见地的。今天争抢西门庆做“形象代言人”者,是上述四种人中的哪一种?我想,肯定不会是第一、第二种。
孙逊(作者为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