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文物将大量出水 90天内清空船内文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澳Ⅰ号文物将大量出水 90天内清空船内文物
2010年05月10日 05:43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龙身陶罐。记者龙成通 摄
首次公开的“南澳I号”文物,左下角的是凤凰牡丹盘。
近日打捞出的文物。 记者龙成通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发掘集中进入古船内部 将填补明朝晚期海外贸易商船研究的空白

  关注“南澳Ⅰ号”

  本报汕头讯 (记者王鹏、陈正新)“南澳Ⅰ号”即将进入文物大量出水阶段。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考古现场领队孙键昨日告诉记者,即日起,只要天气允许,“南澳Ⅰ号”考古将进入主要为船舱内部文物的发掘阶段,与之前大部分时间从古船表面清淤和探摸中出水的千余件文物相比,今后文物可能大量出水。

  工作进展:

  将从右侧船舷向内发掘

  据介绍,自5月1日“南澳Ⅰ号”考古发掘现场首次向媒体公布新出水文物后,随后近一周时间已陆续有文物出水。目前,对古船表面文物的发掘基本告一段落,船体表面清淤工作进入尾声。下一步,水下考古队员将从目前已现真身的“南澳Ⅰ号”右侧船舷往里发掘,“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集中进入船舱内部发掘阶段。

  之前,有关方面曾预测“南澳Ⅰ号”文物将达上万件。孙键则表示,具体数量至少要等到船体大致现出真身后才好预测,但现在能观测到的情况是,“南澳Ⅰ号”古船所载货量是很大的,并且从花纹和胎质鉴别,其中的景德镇出品瓷器应该比漳州瓷器少一点。

  记者了解到,根据水下考古人员前期的探摸和观测,“南澳Ⅰ号”船舱内部大批的文物码放仍然较为整齐。在当地云澳边防派出所的护卫下,杜绝了不法分子对文物的觊觎行为,文物遗迹未见翻动痕迹。考古队员告诉记者,随着发掘的进一步进行,特别是船体现身后,甚至古船沉没的原因也可能真相大白。

  “舱内文物被发掘出来,会不会导致古船船体内部空虚而受压坍塌?”孙键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为保护古船本身这一文物,水下考古队员在发掘船内文物时,会注意保持船体两边的压力,使之保持平衡。

  孙键还告诉记者,按照计划,今年“南澳Ⅰ号”考古发掘要做的事情,是在90天内将船体内文物清空,然后再进行船体打捞的准备。据介绍,如果天遂人愿,“南澳Ⅰ号”船舱内文物有条件被大量的迅速发掘出水。

  困难:

  下水发掘因天气常中断

  今年多次遭到南下冷空气的袭击,“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经过与恶劣天气的抗争,“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队员经过潜水作业基本熟悉了本次工作区域海况环境、潮汐规律、沉船表面状况。

  孙键也表示,为了赶在季风季节到来之前将沉船文物清理完毕,水下考古队员争分夺秒,甚至减短了上岸后进入减压舱缓解身体上岸的时间。

  优势:

  传统水下考古最好条件

  不过,“南澳Ⅰ号”水下考古仍然有不少优势。

  “福建东海的‘碗礁一号’沉船的位置、深度(对水下考古条件来说)比较好,但是船体比较小;(西沙海域的)‘华光礁一号’沉船船小、被盗掘破坏严重;阳江海域的‘南海Ⅰ号’水下能见度差。”这位水下考古人员对比说,相对而言,在汕头南澳海域的这艘沉船“船体够大、船货多、水下能见度较好,几乎综合了上面几个沉船的优点,可以说有水下传统考古的最好条件”。

  观点:古船本身或最具考古价值

  据介绍,目前的“南澳Ⅰ号”古船船体本身的研究仅限于其朝向方位和尺寸大小。孙键表示,从探摸的情况看,“南澳Ⅰ号”沉没时是较为平稳的沉在海底的,船型大且完整度较好。“南澳Ⅰ号”船体今后如果出水,将填补明朝晚期海外贸易商船研究的空白。

  有专家还认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所乘船只究竟有多大、构造如何,迄今为止学术界仍争论不断。“南澳Ⅰ号”古船船体出水后,有助于通过研究明代晚期海船的发展脉络,找到打开明代早期的郑和船队所乘船只秘密的钥匙。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