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夏”到立秋前一天为夏季,这是天文学上四季划分的标准。水中的三鲜是螺蛳、河虾、鲥鱼;地里出产的三鲜分别是苋菜、蚕豆、豌豆糕或乌米饭;树头上长的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头。
从“立夏”到立秋前一天为夏季,这是天文学上四季划分的标准。但是,气象上的夏季要推迟25天左右,它是以气候炎热的6、7、8月为夏季的。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合起来叫“三伏”。“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日期在7月初。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之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新鲜果蔬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南京人还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
水中的三鲜是螺蛳、河虾、鲥鱼;地里出产的三鲜分别是苋菜、蚕豆、豌豆糕或乌米饭;树头上长的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头。这些三鲜中,鲥鱼已经再难上寻常人家的餐桌。
《金陵岁时记》中还有记载:“立夏叫小儿骑坐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让小孩吃豌豆糕可望于整个夏季不厌食。吃完豌豆糕后,还要给小孩子称一下体重,谓之“称人”。
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