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近年典型网络小说 变化的文学才是活的文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点击近年典型网络小说 变化的文学才是活的文学
2010年05月04日 09:20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近年典型网络小说

  经常被人问及,网络文学的独特价值到底在哪里?为此,在理论上我做过一些解释,其中有这样一个主要观点: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性,恰恰是网络文学的可取之处,那里存在新的文学可能性。这个观点还可以做这样的延伸,即文学创作本无定法,贵在探索。一个停止的、模式化的文学是没有希望的,因为生活在变化,所以文学必然会变化,只有变化的文学才是活的文学。

  在长期追踪网络文学的过程中,我对其中人气最旺的作品进行划分、归类,着重考察它们区别于“传统文学”的特质,解释其“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并力求确认其价值。目前,经历10多年发展的网络文学,作品海量,仅长篇小说一项就有数百亿字节,而且类型众多,我也只能根据时间的顺延和创作手法的变换,遴选几部具有明显网络写作特征的佳作进行评论。

  情感类:《此间的少年》

  江南笔下的汴京大学,虽以宋代为时间背景,我们看见的却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风貌。理想的失落,物欲的攀升,身处历史大变革之中的莘莘学子,精神世界和肉身在逐渐分离。在这个意义上,《此间的少年》无疑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一部从有梦的青春到无梦的现实的心灵成长小说。对青春的回忆和怀念,一定是伤感的,这是所有成长小说的共同主题,但江南摒弃煽情笔法,以机智幽默书写伤感情绪,是其出类拔萃,胜人一筹的地方。其缺陷则在于过于温和而失去了批判精神,或者说对现实的怀疑态度没有找到落脚点。这使我自然而然想到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此间的少年》缺少的,似乎正是一点“守望意识”。(此书系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首版)

  玄幻武侠类:《诛仙》

  萧鼎的《诛仙》是网络玄幻武侠小说代表作品,在网络类型小说中具有开创性。正道与魔道的道德对立、强烈的悬疑色彩和魔法氛围、千奇百怪的武功、似是而非的传统文化,夹杂着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使它具备了一个网络文本成功的要素。《诛仙》很好地继承并开发了传统文化资源,以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思想贯穿全文,同时糅合西方魔幻表现手法。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因此获得“新民间文学”美誉。《诛仙》在发布之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文本,而是边写边发。由于作者起笔时没有完整的构思,而是采取写一章谋一章的方法,情节及结构随意性大,后半部分出现生编硬套等败笔,明显虎头蛇尾。这也是长篇网络文学作品的通病。(此书系朝华出版社2005年6月首版)

  历史类:《明朝那些事儿》

  简单地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以自己的观点讲述历史,并借用历史事件折射现实问题的故事集成。它的主线完全忠实于《明史》,从核心人物到重要事件,都是有影有形的,和所谓的戏说、大话又不一样。作者所以能够走红网络,原因在于他使用了现代读者能够接受的叙事方式,把那些已经既定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活”,也就是说,这部作品的创新性不是运用架空、重塑等表现手法,而是实现了叙述方式的转换——把重的历史变为轻的故事,把严肃的考据变为生动的讲述——体现出网络平台新的读写关系。其实通俗历史写作早就流行于港台,柏杨先生所做的努力开一代叙事之先河,但时代的发展不可能裹足不前,《明朝那些事儿》便是这条河流的某种延续。(此书系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9月首版)

  职场类:《杜拉拉升职记》

  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之成功绝非偶然,它切合了职场女性的心理特点,可以算是为职场女性量身定做的成功学,和以往写给男人看的职场小说有很大的区别。上世纪90年代的职场小说,多数是商战题材,以企业老总争斗为主线,不仅心狠手辣,而且挟带官场之威,俨如厚黑学博弈。而跨国外企并不讲这一套,逻辑系统发生转换,现代职场女性开始唱主角,她们显然对厚黑学兴趣不大,也不希望自己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杜拉拉是“职业的一代”,草根出身,外企白领,做着一份不高不低的人事行政经理的工作,拿着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经历着职场的跌宕起伏。这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的标本式特点,也是第一代跨国外企人的生存境况。(此书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首版)

  以上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精神。创新何其难?需要智慧与勇气,尽管如此,还可能会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对待网络文学,何妨能够宽容一些?

  马 季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