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晋城演出成“最贵” 超级粉丝票“1280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小沈阳晋城演出成“最贵” 超级粉丝票“1280元”
2010年04月30日 17:21 来源:山西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业内人士提醒:文化消费需理性

  “小沈阳要来晋城演出了!”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赵家班”要来晋城的消息成为当地坊间的热门话题。然而,人们谈论更多的不是这场“本山传媒荣誉出品—— 《乡村爱情》全国巡演第一站晋城演笑会”本身可能带来的欢乐,而是筹办方打出的“天价”门票——超级粉丝票:1280元!

  票价比上海站还高很多

  “孝敬老人,请笑看小沈阳。”从4月初开始,有关小沈阳要来晋城演出的消息不胫而走,相关宣传铺天盖地。海报上的绝对主角是小沈阳、沈春阳,还有《乡村爱情》中的“刘能”“谢大脚”“皮校长媳妇谢兰”及《三枪拍案惊奇》中的“程大牙”,另有4位“特邀嘉宾”。这个阵容,共约10人组成。

  “这个价格也太贵了!”就在演出消息的帖子发在百度·晋城吧不久,网友“晋城7F”便对票价发出惊叹。原来,演出商将此次演出的票价分为超级粉丝票、 VIP票、贵宾票、甲票、乙票、丙票6个档次,金额分别是1280元、980元、780元、580元、380元、180元。

  一位有心的晋城市民特意上网查询了“赵家班”去年在其他城市演出的最高票价:杭州900元、上海980元、南京1280元、哈尔滨1280元……

  难道,晋城的消费水平,已与杭州、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比肩甚至超过这些城市?由于票价太高,许多市民表示,不会花这么大的价钱去看一场“成天在电视上能重复看到的演出”。

  近十年来当地最贵商演

  在对票价的一片抱怨中,也有肯定的声音。一位自称“每天都看‘本山快乐营’”的网友发帖说,“非常感谢主办方,把这些红遍大江南北的笑星请到我们晋城,这是我们晋城人的福分”,他表示“一定要带上我的父母和孩子去现场看一看,笑一笑”。但有网友按照该帖子留下的IP地址查询,发现其不是晋城本地网址。

  “不能不承认,这次演出前的宣传策划较为成功。”4月28日,晋城市演出资深经纪人张先生表示,这种明显带有炒作痕迹的宣传确实在晋城见效。

  花这个价钱看这样的一场演出,到底值不值?对于记者的提问,张先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婉转地说:“桂林‘印象刘三姐’、云南梦幻丽江、杭州宋城千古情,这些场景绝佳、演员阵容强大的实景表演的票价,一张也就三四百元。”张先生去年9月曾去北京国家大剧院欣赏了英国的原版巨献音乐剧《猫》,“这个囊括伦敦、纽约多项戏剧大奖,韦伯音乐剧巅峰之作,票价也不过1280元。”

  “单就票价来看,小沈阳的票价,是晋城近十年来票价最高的一次商业演出。”他介绍,去年至今,《一把酸枣》《走西口》《解放》等大型舞蹈均在晋城推出,票价最高的为420元,“震撼的场景让演出场场爆满,观众连呼过瘾。当时为了照顾低收入者,还专设了80元的最低票价。”

  文化消费需走出误区

  据了解,4月30日晚,这场演笑会将在能容纳5000人的晋城文体宫进行。主办方别出心裁地在场中央设立了390个座位的“超级粉丝1区”及260个座位的“VIP1区、2区”。

  据张先生透露,根据小沈阳目前的市场行情看,这场演出整体费用在100万余元。而仅“超级粉丝1区”“VIP1区、2区”的650张座位票,如果能按原价顺利售出的话,那就是75万元的收入了。”

  1280元的门票是否好卖?在张先生看来,2005年是晋城商业演出的“分水岭”:在晋城市体育场,随着刘欢、孙楠、韦唯及李宇春、赵薇参与的两场演出赔本,从此晋城几乎没人敢操办纯商业演出。尽管后来不少明星大腕先后来到晋城,但大多参加的是单位、企业等举办的晚会,这类演出票价大多已包销,“多数市民靠购票是看不到的。”

  张先生认为,正是由于数年来晋城的商业演出市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一旦有场演出,物以稀为贵,难免会出现“饥不择食”的状况。“人家来晋城演出就是觉得这儿人傻,钱好挣。”针对网友的这种看法,张先生表示,在消费方面,晋城确实存在“不理性”,“东西越贵越买”,有些时候消费的其实是自己的“面子”。

  “我没胆量承担一台这样的晚会,而且叫价这么高。”晋城市文化局所属的一家演出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在谈及小沈阳来晋城演出的话题时,毫不避讳自己的想法:“ 一是不喜欢,二是怕赔本。”他认为,“二人转”作为典型的地方戏种,应该有适当的演出价格,来满足观众需求,“如果只因为小沈阳的名气大,就把票价卖得这么高,多少有点不负责任。”

  李先生表示,他不会对小沈阳的表演妄加评论,也认为没有必要责怪票价“太贵”,而应当对观众的消费观念进行必要的引导,“对主办方来说,他的这种举动要接受来自市场的检验。如果这样的天价也被大家接受,那就算他赢了,也说明人家捕捉到了市场潜力。如若大伙不捧场的话,那就该他反思了。”

  本报记者 李吉毅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