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山城“黄漂一族”和这个城市的创意产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通讯:山城“黄漂一族”和这个城市的创意产业
2010年04月30日 1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黄漂一族”的工作状态。作 者:孟幻
重庆黄桷坪的涂鸦艺术街。 作 者:孟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重庆4月30日电 题:山城“黄漂一族”和这个城市的创意产业

  作者:孟幻

  在重庆这个具有特殊地理环境和文化诉求的城市中,提及原创与创意文化,没有人不会想到位于该市九龙坡区的黄桷枰。这里充斥着充满理想追求进行艺术创作的“黄漂”,不少漂者一夜成名,更多的则是默默耕耘与等待….然而就是这群不断更替的“黄漂”,用理想与信念萌发了一个城市的创意产业雏形。

  “黄漂”的逐梦生活

  “黄漂”特指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枰地区的非主流艺术家群体,依附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501艺术仓库等艺术圈,因这类人很少有固定的住所,给人漂乎不定的感觉,故此得名。

  从20世纪80年代起,“黄漂一族”便开始前赴后继地对黄桷坪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包围”。 龚如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黄漂一族”的少数外来者。有两年多“漂龄”的他还在不断的逐梦。他说,因为黄桷枰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之一,所以他来了。当在艺术追求和现实生活之间做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前者。

  龚如迅坦言,“黄漂一族”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极大,在机会降临之前,首要解决的还是生计问题。大多数“黄漂”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在每年四川美术学院艺考前带半年考生,其收入足以支付其余时间的创作和生活成本。对生存的妥协意味着创作时间的消耗。他说,“那半年时间,我基本不会有什么创作,但是那不等于艺术理想的磨灭。我一直在用自己的信念与真诚坚持着,等待着圈内对自己作品的认同。”

  飘渺的成名“神话”

  有人说,黄桷坪遍地是黄金,长期的艺术沉淀在当地已形成一个巨大艺术市场,各种层次的画商都会来此聚集,机会随处可在。

  在众多“黄漂”眼中,沈桦无疑是幸运的。2001年,在川美的毕业画展上,香港最大私人画廊相中了他的《吃火锅》。四年后,沈桦成为这个画廊的签约画师。成名后的沈桦仍漂在黄桷枰,他说,黄桷坪是城乡接合部。下岗工人、棒棒和民工、有钱人、艺术家三教九流的人都在这里云集,许多文化在这里碰撞,这里充满了创意与灵感。

  谈及黄桷坪的一夜成名“神话”,沈桦不否认。他说,这种故事在前两年艺术品市场最火爆的时候,时有发生。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品市场萎缩,买画的少了。以前的他一年能卖出二三十幅画,现在一下锐减到了十来张。

  有业内人士认为,就现在而言,一夜成名显得有些飘渺。这些漂在山城的追梦者,有的来,有的走……然而,不断更替的“黄漂一族”却一直存在,并执着的在等待。

  山城的创意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桷坪不仅成为万千艺术家创作和生活的栖息地,更是蕴积了无法估量的巨大产业潜能。 据介绍,除四川美术学院外,黄桷坪已逐步形成包括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501艺术基地、102艺术基地、视美动漫产业基地和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园区,成为重庆最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区之一。

  “重庆将把黄桷坪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原创艺术产业高地’”重庆市九龙坡区创意办主任谢维娅说。有业内人士分析,黄桷坪艺术区近万人的当代艺术产业链,庞大的艺术创作及展售空间集群,完全国际化的人才战略及作品运营路径以及视觉量贩、拍卖、博览、学术与商业的高度整合,将成就中国黄桷坪艺术区的产业化。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