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团体决赛正酣,这几天,记者拨通了几位评委的电话,想听听哪些佳作获得好评,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没有什么印象”。
著名作曲家张宏光点评说,截至目前,本届大赛上出现的原创歌曲都不算差,但没有特别出彩之作,从创意到演唱形式都较为老套,“几乎没有能流传下来的”。另一位评委、国家一级作曲家孟卫东则直言“没什么特别记得住的”,“题材重复”、“表演模式化”,“合唱比赛的总体质量甚至还不如上届”。
青歌赛是当代乐坛两年一次的“高考”,考官们的失望值得引起关注。
写得没味,怎能唱得有味
其实,场上暴露出的问题,瞒不过场外观众的眼睛和耳朵。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总编辑、诗歌评论人陈立红连着几天在他的博客上针对“青歌赛歌曲歌词”展开议论,指出:“词作者缺乏生活基础和生命体验,完全是生硬地图解主题,结果写出的词生硬、僵化、虚假、肉麻,缺乏真实情感和体验。另外,有些词作家思想老化,不吸收新东西,一张嘴就是一堆抽象的老词,缺乏新鲜感和新意,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味同嚼蜡。”
4月27日晚,在青歌赛现场直播中,著名词作家阎肃老先生忍不住对身旁的徐沛东发了一句感叹:“现在的歌写得就没味!”他接下去说:“歌词写得有味,歌手才能唱得有味。一首词情动于衷,才能感动作曲家,才能感动歌手,这是一链相连的!”话及此,徐沛东和阎肃不约而同地哼唱起了《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由乔羽创作于1956年的歌词,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凝结着朴素而饱满的乡情,打动了亿万中国人。
至今,每有节庆、晚会,仍有不少歌颂祖国的新作被唱响,然而很少借鉴“一条大河”的委婉曲致、蕴情于景,而是生搬硬套,堆砌一气。陈立红在博客中举例说,一位歌手用民族唱法演绎的歌曲一开篇就是泰山、戈壁、大地、黄河、红旗等“大词”的堆砌,“一下子唱这么多大词,真是够累的。因为没有进行铺垫和交待,这些堆砌的大词显得非常怪异和不真实,可以说把主旋律歌曲歌词的通病都占全了!”
“要创新,也难。”孟卫东跟记者半开玩笑地打比方,“现在的歌词是流水线式的作业,就跟生产袜子一样,都有制式和定型的。”这样生产出来的,能是动人的歌吗?
注重炫技,真情退居其次
评委们还有一个感觉:歌手选的歌也是为了青歌赛而“定制”的,一味注重炫技,而忽视歌词甚至旋律的价值。“歌手的吐字和节奏,如果不看电视字幕,很难听清他们唱什么,只听见花腔、高音、假声、颤音、呼吸……只听见很多花哨的歌唱技巧,唯独听不清真情和美感。”陈立红对记者说。
孟卫东指出,有些评委希望听到技巧、能力,而声音小了就表示没能力,于是许多歌手为投评委所好,在创作之初就奔着洪亮、宏伟、壮阔的方向去创作。陈立红记得,前几天的比赛上,一个歌手演唱的流行歌曲“没有细节,都是大而空的抽象的歌词,歌手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唱‘爱你,爱你,爱你’,显得苍白,滑稽”。反观张雨生的经典传唱之作《大海》,“‘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这句经典唱词有一个隐含逻辑在发挥作用,这就是在地球上,除了内陆河,所有的河流最终都流进大海;但歌手在这里却是主客互换的反向歌唱,不说河流的自然流动,却把这种自然的流动说成是大海带走的。歌词逻辑丝丝入扣,没有一点雕琢痕迹。”陈立红很遗憾,这样精致而不失豪迈的情感表达在青歌赛上难得一见。
“希望到个人决赛阶段能看到一些亮点,至少歌手选歌时能有点新意吧。”张宏光仍然抱有期待。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