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水浒发源地各县正积极搜集整理基础材料,计划在年底前结束,争取赶上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水浒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韩之波说,水浒传说故事一旦申遗成功,推动者可谓是水浒文化发展的千古功臣。更重要的是,水浒传说故事如果申遗成功,还将会给山东欠发达的梁山、郓城、东平、阳谷、高唐五个水浒县的经济注入巨大活力。
1 故事传人越来越少
据介绍,水浒的传说故事遍布全国各地,但水浒传说故事至今还没有地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如果此次申报水浒故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将是全国第一家。
我国已经进行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故事传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比如,我市的巴蔓子传说、秦良玉故事等,就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据悉,全国水浒研究机构和团体达数十家,水浒的传说故事在杭州、山西等地也广为流传。
据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提交申请报告、项目申报书、保护计划、真实记录项目情况的录像片等。水浒故事传说属一种口述文本,找到传承人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东平县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水浒文化在鲁西大地影响深远,由于社会发展,杂剧、评书等表现形式逐步消失,加之许多人外出打工谋生,通晓并传承水浒故事传说的人已越来越少,一些年轻人甚至茫然无知。
2 旅游开发各自为政
山东梁山、郓城、东平、阳谷和高唐五个县是水浒主要发源地,处于山东以西,与河南、安徽等省交界,经济上在山东算是最穷的县份之一。“山东这些年来经济总量已处于全国最前列,我们还这么穷,出去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山东人了!”郓城县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因此,上述几个县不约而同地盯住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水浒这块肥肉。近几年来,虽然水浒发源地每个县都搞起了一个或几个大型的水浒文化旅游项目,但由于各自为政,几乎都是按《水浒传》里面的叙述进行开发建设,游客来看了一个地方,去其他地方的意义自然就不大了。
韩之波介绍,水浒文化旅游资源可用山、水、岗、里、府五个字概括,即梁山好汉聚义的梁山县的梁山;梁山泊唯一遗水东平县东平湖;阳谷县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郓城县宋江、晁盖故里;高唐县的柴进府。
山东省旅游局介绍,2003年,梁山、郓城、东平、阳谷4县旅游主管部门曾坐在一起商讨如何明确各自定位,共同开发打造水浒旅游景区,但4县分属于4个地市管辖,协调最终搁浅。山东旅游界有人士认为,就是这个重要的因素,导致水浒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难尽如人意,如前些年拍摄电视剧《水浒》时,居然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到无锡所取。
因此,此次水浒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旅游部门也积极参与,希望能同时推进水浒旅游的合理开发。
3 两县为地名打官司
实际上,为了开发水浒旅游资源,梁山与东平两县,直到去年都还在打一场马拉松式的地名权争夺官司。如今,兄弟已握手言和,法院虽然作出了判决,但双方都已默契地不再提。
2006年中期,梁山县发现30公里外的东平县在大力开发水浒旅游,并把东平湖边的两座山说成是北梁山和前梁山,大肆进行广告宣传。拥有梁山水泊景区的梁山县坐不住了,认为东平侵犯梁山地名权,必须改名并赔偿。
但东平方面认为,自己宣传梁山泊没有问题,因为东平湖就是梁山泊遗存水域,而且宋江义军也曾在这两座山上驻扎过,十几年前东平湖附近就出土过一块写着“宋江在此聚义”的石碑。
梁山方面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梁山脚下出土的宋代文物才是最有力的证据。而且自己的水浒博物馆还陈列着宋代兵器、瓦片、农作物等。于是,梁山县旅游部门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东平县的梁山泊旅游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停止虚假宣传,不得再使用梁山泊字样,并索赔150万元的经济赔偿。
其实,两个景区分属山东省在1985年底批复的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梁山一带称梁山景区,东平湖一带被称为水泊景区。只因次年东平湖和附近腊山、六工山等地就因行政划分归东平县,导致水泊和梁山就分了家。谁也没想到,20年后,双方会因此起争执。
双方互不服气,法院一审判决东平县败诉,赔偿梁山县经济损失及承担诉讼费共50万元。双方一直将官司打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去年5月终审下来,东平依然败诉。
据知情人士透露,判决至今都没得到履行,但双方已默契地互不提起。因为双方发觉,这场官司打下来两败俱伤不说,全国媒体疯炒,还伤害了水浒旅游整体形象,让外人看了笑话。该知情人士认为,这场官司反而推动了水浒县域的几个县坐在一起进行商讨。
4 各县正大力搞开发
17日在济南举行的水浒文化座谈会上,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研究水浒县域的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如果申遗成功,预计将会给整个水浒县域带来极大发展促进。
郓城县一位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子的作用目前可能还没完全显现出来,但申报就是属于先抢占资源,申报成功,就将确保水浒发源地的唯一性与合法性。相当于加了一道保险,今后海内外要研究、观摩、学习水浒文化,就只能到山东。然后,各县按照自己真正的特色和优势,集中力量开发,避免浪费性的重复建设。
参与本次座谈会的山东各县还梳理了自家资源,就做大水浒文化各抒己见。郓城县表示将打造以水浒文化资源为突出特色的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使郓城真正成为水浒旅游线上的“宋江故里英雄之城”,成为梁山景区的补充。
东平湖是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唯一遗存,不可复制,计划投资20亿元开发水上游项目,将30多个旅游景点进行串联。此外,投资8.2亿元的水浒影视基地建成,已可满足新版《水浒》80%的镜头拍摄需要。
虽然一再号称自家是正宗“梁山水泊”,但梁山县也苦恼于梁山寨前滴水难见的现状。几天前,梁山方面已经在梁山寨前动工开挖一口420亩的人工湖,计划引黄河水填充,再现昔日梁山水泊风光。
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郓城县旅游局局长黄波说,郓城是水浒文化发祥地,虽然一直呼吁开发水浒源头文化,至今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他认为,外地利用古代名人命名地名街道名称的做法非常普遍。如蒲松龄故里淄博市,将市内主要街道以其号“柳泉”命名,还有松龄路等名称,都取得很好效果。
黄波建议郓城县利用水浒源头文化优势,大规模改用水浒相关地名,如把郓城镇更名宋江镇,黄堆集镇更名黄泥冈镇,临城路改名吴用路或军师路等,不花一分钱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也更利于招商引资。
杭州也打水浒牌
专家:西溪湿地孕育水泊梁山
4月24日,由西湖区委区政府、湿地管委会、浙江水浒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西溪与水浒文化研讨会”在美丽的西溪湿地举行。在经过多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浙江水浒文化研讨会提出,中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与西溪湿地也有着紧密关系,并提出了在西溪湿地建设水浒文化展示厅的设想。
浙江水浒文化研究会会长马成生,自上世纪文革后就开始精心研读《水浒传》,并多次撰文揭示《水浒传》和杭州的渊源。他表示:“早在南宋时代,杭州就是孕育与发展‘水浒故事’的最主要城市,到了明代,由‘钱塘施耐庵’编撰成书。在《水浒传》中,对杭州、对西溪湿地都有许多真实、具体而准确的描写,更有大量的人文故事,风俗人情以及杭州方言‘儿尾词’等也被融于《水浒传》之中。”
马成生认为,施耐庵这个常住杭州、并不熟悉长江以北的《水浒传》作者,只能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角度出发,利用“移花接木”手段,把水泊梁山的故事,从西溪“艺术化”到了梁山。
24日的研讨会上,专家提出了在西溪湿地建设水浒文化馆的设想,将展陈《水浒传》的相关研究资料,还打算以“水浒文化馆”为主体,开展相关“水浒文化”活动。
据杭州日报
□记者手记
文化和经济
到底谁唱戏谁搭台
此次赶赴山东采访水浒故事传说申遗,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年初到河南和四川追踪采访曹操墓和刘备墓的情景。
不可否认,在挖墓和申遗的背后,都有着发展经济这只巨大的推手在发挥作用。申遗与挖墓相比,似乎显得体面一些,至少不那么赤裸裸的。但想明白实质后,我开始担忧,挖墓图炒作,申遗呢?会不会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胡编乱造,生拉活扯?这对传统文化不但不是保护和传承,反而是一种歪曲和抹杀。
一位学者曾对我说,他坚决反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说法,应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才对。发展经济只是手段,应该服务于优秀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首席记者 丁香乐 山东省济南报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