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狠批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造型
金陵十二钗造型像“苏三”
如果没有“百家讲坛”,马瑞芳、阎崇年、易中天、于丹可能永远都只是学术界的活跃分子。但自从他们站上了这个超越梦想的讲台,他们就变成了“超男”、“超女”。从书博会上的人气可见,马瑞芳、阎崇年俨然已是大牌的阵势,签名、合影、尖叫……而另一位历史题材类小说作者贾志刚则表现出对“百家讲坛”的渴望与期许!其实“百家讲坛”捧红的又岂止是个人,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化也在这个讲台上被广泛传播开去。
新作:《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继《马瑞芳说聊斋》之后,央视“百家讲坛”的明星教授马瑞芳携最新力作《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来蓉签售,并接受了早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作为红学家,马瑞芳昨日毫不客气地批评李少红版的《红楼梦》造型,“额头上贴满‘片子’,所有人都变成了‘苏三起解’!”
“趣话的经典才能走进大众”
在《趣话聊斋爱情》之前,马瑞芳还推出了《趣话红楼梦》、《趣话王熙凤》。作为一个著名的红学家,马瑞芳对《红楼梦》的解读完全有别于其他专家的高深莫测,“我这个趣话,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需要繁琐考证的东西讲出来,把高雅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普通读者的阅读趣味对接。”
据悉,这个形式是上世纪90年代,马瑞芳在参加国际红学会时的灵感迸发,“有一位美国的学者对晴雯的游戏‘抓子儿’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小小的‘子儿’是用羊拐骨制作的,但澳大利亚的专家认为是猪拐骨,日本的认为是小石子儿,而中国的则说是粮食,黄豆或者绿豆,就这个话题,讨论了几个小时。”
会议结束后,马瑞芳与一位朋友提起这事,这位朋友很不解地问她:“你们红学家就研究这些吗?对读者有什么意义呢?”一句话惊醒马瑞芳,“研究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让我们的读者读懂经典?”马瑞芳总结:“经典需要趣话,专家要走进大众!”
“想和李少红交流《红楼梦》”
马瑞芳与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很有交情,两人会互相“吹捧”。王扶林看了马瑞芳的《百家讲坛》就打电话说:“讲得好!我要好好学习!”而马瑞芳则力赞王扶林拍的《红楼梦》。
此外,两人还会互相“洗刷”,马瑞芳透露:“王扶林的老婆说他‘无脑’,王扶林就说,那也比马瑞芳好,我还有头呢,她是‘无头也无脑’。”马瑞芳还向记者展示了王扶林导演刚刚发来的短信,上面写着:“我在济南,无头脑,你在哪儿呢?”
既然与老版《红楼梦》导演关系甚好,那对新版,马瑞芳有何评价呢?“下个月19日,我要去深圳电视台录节目,刚巧李少红导演20日也会来,不知道能否见到。”马瑞芳坦言她还是希望能与李少红交流,“她的能力,绝对没问题,王扶林就说过经典被重拍是很平常的事儿,李少红很大气,相信她能拍好。”
不过马瑞芳对新版的造型却颇有微词,不仅开博客公开批评,昨日也毫不客气地表示:“我非常不喜欢他们的造型,额头上贴‘片子’,都弄成了‘苏三起解’!”
新书解读
她把浪漫都给了《聊斋》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不同于《马瑞芳说聊斋》,马瑞芳这次把重心放在了“聊斋爱情”的主题上,品鉴的都是“女狐”、“女鬼”的爱情。顽皮的“小谢”、复仇的“窦氏”、多情的“小倩”、风雅的“林四娘”……“狐鬼”的凄美、人鬼情未了的缠绵,在马瑞芳的笔下一一呈现。
有趣的是,讲了这么多奇幻惊艳的爱情故事,马瑞芳却否认自己是个浪漫的人,“我并没有《聊斋》里面的浪漫,这个词在我的人生路上似乎就没出现过。可能因为我一直在学校读书、工作。”不懂浪漫,为何又能写浪漫?“很多研究文学的,应该都潜藏着一种浪漫情怀,我骨子里可能是有的,不过都体现在了我的作品中,而非生活。”
名人面对面
新作趣话《金瓶梅》
记:《聊斋》、《红楼梦》风格迥异,你是如何做到把两者看得如此透彻的?
马:也不能说透彻,只是有我自己的思想。其实《聊斋》、《红楼梦》,一短一长,一文一白,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座高峰,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有魂的,先附在蒲松龄身上,后降落在曹雪芹身上。蒲松龄去世那年,曹雪芹降生,是不是很巧?
记:你还会推出哪些经典趣话?
马:我准备了两个,现在正在写的是《趣说美女文化》,还有一个是《趣话金瓶梅》。
记:对新版《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造型,你不满意?
马:从历史上来讲,《红楼梦》那个时代,的确是不贴“片子”(额妆)的。因为那是非常戏剧化的造型,而《红楼梦》应该是一部日常生活剧,你不能把好好的一部戏都变成了“苏三起解”。
记:那你觉得新版《红楼梦》能拍成功吗?
马:《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大观园里的姑娘和宝玉聚会,宝钗发现黛玉的头发掉下来了,就是刘海之类的,就帮她捋上去,当时宝玉就看呆了。那请问,这个细节,梳了额妆,怎么表现出来呢?
早报记者肖姗姗摄影向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