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民办博物馆的成长 优化成长环境
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文化部等七个部、局联合发出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民办博物馆兴办、发展的专门性法规,其主旨是促进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这个文件的出台,预示着民办博物馆将迎来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期。
改革开放催生民办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理所当然地属于国家所有。在当时情况下,个人不仅没有条件,而且也没有可能兴办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现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经济利益的多样化,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反映在博物馆方面的变化,就是民办博物馆的兴起。
民办博物馆的兴办,滥觞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上海、浙江等地,出现了一些个人办的博物馆,一般称为私人博物馆。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即把民办博物馆列入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所谓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博物馆正是这样的社会组织。2005年,文化部发布《博物馆管理办法》,把民办博物馆称之为非国有博物馆:“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由此可知,民办博物馆的称谓,经历了私人博物馆、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非国有博物馆等不同称谓,《意见》则把这些不同的称谓统一称为民办博物馆了。
博物馆源于收藏。收藏分为两大系统,国家收藏和民间收藏。进入新时期以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一部分人有了余钱,先富起来了,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搞起了收藏。当收藏品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以及展示宣传,办博物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像北京的中国紫檀博物馆,观复艺术博物馆,四川的建川博物馆聚落等都是这样。从收藏到办馆,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付出,还需要保管、展示、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层面的支持,所以,以个人之力办好一个博物馆,实在不容易。况且,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非盈利组织,要维持其运转,开办者除了继续付出之外,很难有什么回报。这些民办博物馆开办者的文化追求和公益情怀,应获得社会的广泛尊敬。
发挥自身优势 优化成长环境
《意见》说,民办博物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其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作为一个新事物,民办博物馆既有其新鲜积极的内在成长因素,又有一些自身的缺陷和环境制约因素。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化解消极因素,优化成长环境,是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第一,发挥自身收藏优势,在特色上下功夫。民办博物馆的开办者,大都是某一领域的收藏里手,他们追求收藏的专门性、稀缺性、完整性和唯一性,以这些藏品开办的博物馆,其独一无二的特色,便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中国紫檀博物馆,北京科举牌匾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川军馆、战俘馆,北京晋商博物馆等,其独特的藏品优势,是其他博物馆无法比拟的。民办博物馆就是要利用好自身的特色优势,突出其资源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形成自己的品牌,并成为某一领域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和研究中心,以无可替代的身份自立于博物馆之林,成为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第二,利用机制灵活特点,加快成长步伐,树立品牌形象。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所有权、管理权方面的非国有形态,决定了它在决策程序、用人机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样,民办博物馆就可以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在藏品征集、举办展览、交流学术、延聘人才上,发挥决策优势,抢占先机,先声夺人,创造好自己的品牌形象,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加大社会扶持力度。作为新的事物,民办博物馆也有先天不足。譬如办馆经验缺乏,专业人才不多,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经费不足,制约着一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我国民办博物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私立博物馆是不同的。在欧美国家,个人有了收藏,希望办一个博物馆,便把藏品捐给一个社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就去筹款开办并经营博物馆。原拥有藏品的个人,一旦把藏品捐出,所有权转移了,便和藏品、博物馆没有了关系。所以,外国的私立博物馆,只是名义上的“私立”,实际上它已成为社会财富。我国民办博物馆,其财产关系一直没有转移,仍然归开办者个人所有。博物馆的开放运转,也由开办者负责。民办博物馆经营好坏,经费的投入是关键因素,这正是目前一些私人博物馆不景气的原因所在。
截至去年,我国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达386家,占全国博物馆总量的13.3%。没有在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恐怕也不在少数。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博物馆肯定会占半壁江山,社会影响力实在不可小觑!博物馆是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当前部分民办博物馆因为经费短缺而苦苦挣扎,亟待救助和扶持。一个公正的社会不能置贡献公益的社会人士背负沉重压力而不顾。《意见》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曙光。
第四,落实政策,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历史不长,在政策指导、科学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位。《意见》分析这种情况说:“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社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这里说的四个“不”,主要是主管部门缺位造成的。现在好了,政策出来了,关键要落实好。准入制度如何“完善”,扶持政策如何“健全”,管理运行如何“规范”,社会作用如何“明显”,要有切实的制度安排。
这里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在过去“一大二公”的时代,“公”与“私”是绝对对立的,“公”一切皆好,“私”乃万恶之源。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还不能说得到根除。当私人办起博物馆的时候,即使在当下,也不能与公立博物馆平起平坐,平等地享受“国民待遇”。时至今日,民办博物馆一般没有享受到政府补贴,民办博物馆排除在博物馆定级序列之外,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还未进入国家文物部门每年进行的“十大精品展览”评选的视野,民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也存在不少问题,等等。因此,落实《意见》,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民办博物馆,不仅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而且对民办博物馆的弱势群体,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民办博物馆作为一个新事物,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既有创业的艰辛,又有成功的辉煌!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无可争辩地占有重要一席!民办博物馆的展览特色、办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于其自身,而且对于整个博物馆事业的改革、发展,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民办博物馆一定会不断地成长壮大!
马自树
(作者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