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牌阿胶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始于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巴拿马万博会)。此前,福牌阿胶作为皇家贡品,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认可,但走到世博会上,得到海外参观者的喜爱,却并不是一帆风顺。
皇家御用征服世博会
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补血圣品,量少价高,尤以山东东阿镇(原属东阿县,今属平阴县)熬制为佳,常作为皇家贡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宋史地理志》记载:“贡阿胶,以顶税赋。”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特派四品钦差到东阿镇树德堂监制“九天工序胶”,称为“九天贡胶”。这是阿胶从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正式成为贡品以来第一次见于记载的皇帝派大员到现场监制贡胶。
在山东筛选展品推荐参加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时,福牌阿胶理所当然成了首推展品之一。
1915 年4月22日,中国馆开幕。但展会初期,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距,福牌阿胶无人问津。后来,山东参会代表急中生智,找出随展品带来的咸丰皇帝的御赐“福” 字,悬挂显要位置,印制了大量的产品说明书,广为散发,增加各国商人对中国商品的了解,扩大对外宣传。近日,在福胶集团副总经理赵慎忠的指引下,记者也有幸看到了这幅“福”字,听着赵慎忠的叙述,仿佛依稀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御赐“福”字一出,福牌阿胶顿时成为外界注目中国展馆的焦点。后经过患者临床服用,阿胶的补血效果十分显著,引起媒体的热议。福牌阿胶的订货单大幅度增加。作为传统中药的阿胶,从此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宫廷流传到民间的“福”
为什么咸丰皇帝会御赐东阿阿胶“福”字呢?按照当时社会的说法,出了件“关系国运”的大事:清咸丰年间,皇帝的宠妃兰贵人叶赫那拉氏因服用了东阿镇邓氏树德堂的阿胶后治好了血症,并喜得龙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皇帝特赐给邓氏树德堂堂主邓发三件礼物:一是黄马褂一身(相当于四品官官服);二是手折子一个(相当于进出宫廷的通行证);三就是“福”字了。
邓氏树德堂即把“ 福”字印在了阿胶上,并同时悬挂在堂店门口,作为该堂店的招牌。
据说,邓氏树德堂所产阿胶独树一帜,得益于重视质量,遵古炮制。在阿胶的生产过程中,邓氏强调在泡皮、刮毛、掇皮、化皮、靠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切胶、晾胶、翻胶、擦胶直至包装等几十道工序上都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要求达到形、色、味、效俱纯的标准,也就是“色如琥珀,光如瑿漆,质坚而无异味,夏天不粘软,雨天不变形,遇风不焦碎,服之有神效”。
同治十年(公元1871 年),皇帝载淳曾派一名四品钦差前来东阿镇邓氏树德堂监制阿胶极品“九天贡胶”。从此,每年朝廷都要派钦差前来东阿镇监制九天贡胶,以专供皇宫受用。监制工作十分繁复,按照古法要求,钦差首先要监督购买来纯黑健壮之驴,放牧于狮耳山上,饮狼溪河中的水,至冬宰杀前到东阿城永济桥上走三圈,魏家场上打几个滚儿,再宰杀取皮,用狼溪河之水浸泡、漂洗,在树德堂内烧九口大锅,用桑木柴火、银锅金铲、狼溪河水熬制成胶,在数九寒天连熬九天,最后制成“九天贡胶”。从那以后,树德堂成为专门熬制“ 贡胶”的作坊。邓氏遂放弃行医专营阿胶,生意十分兴旺。
美丽的传说
关于阿胶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天下流传着一种无法医治的怪病,人们若得了它便吐血便血而死。当时山东阿邑(今平阴县东阿镇一带)有个心地善良、聪明勇敢的姑娘,名叫阿娇。她见人们饱受疾病之苦,心急如焚,便独身一人去东岳泰山祭祀药王,寻求医治这种病的药草。在泰山顶上,她遇到了一位白发仙翁,老人清楚地告诉她:“要想治好这种病,非用食狮耳山草,饮狼溪河水的小黑驴的皮不可。”阿娇听了,心中一惊:家乡是有这么一头黑驴,它穿山越河如履平地,连山上的猛虎恶狼都惧它三分。阿娇哪里知道,这头小黑驴是天上受贬的一条乌龙,所以神通广大。
老人见阿娇有些犹豫,转身要走。阿娇又想起了乡亲们的痛苦,急忙恳求道:“只要能为乡亲们治好病,豁出性命我也甘心。”老人见她心诚,便赠给她一把宝剑,并教会她剑术。
阿娇返回家乡,来到狮耳山下,那头小黑驴见了她,大口一张就要咬人,阿娇举剑便砍。相斗间,小黑驴突然掉头向山下奔去,它想使出绝招,将阿娇踢死。阿娇早有提防,纵身一跃,跨到驴背上。小黑驴又想打滚把阿娇压死,没等它停住脚步,阿娇抽出宝剑,对准小黑驴的颈部猛力刺去。按照老人的吩咐,阿娇和乡亲们把驴皮剥下来,经过刮毛、洗涤、切割,放进一口大锅里,熬制了九天九夜,经过放凉切块,最后制成了一块黄澄澄、亮晶晶、香喷喷的药胶。病人按时服用一段时间后,果然很快就好了。大伙儿纷纷去感谢阿娇,但阿娇姑娘却不见了。有人说,那位白发老翁是药王菩萨下凡,他一定是见阿娇心地善良、聪慧勇敢,带阿娇到仙山当药童去了。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姑娘,便称这种奇药为“ 阿娇”,后来演变成“阿胶”。从此,用黑驴皮熬制阿胶治病的方法便在东阿镇一带流传下来。
如今阿胶深得人心
自从1915年在世博会上获金牌以来,福牌阿胶作为山东省唯一的阿胶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台、新、马、泰、日、美等地区和国家,在国内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并形成了福牌阿胶的国际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使阿胶这一珍品服务于广大人民,1950年,由国家投资把“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庄氏太子衡老药店” 等东阿镇阿胶老字号作坊集为一体,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国营阿胶专业生产厂——平阴阿胶厂,接收了东阿城内阿胶作坊的制胶工艺,也包括邓氏树德堂的“手折子” 和用在阿胶上的“福”标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福”字经国家工商局注册,成为山东福胶集团独家专用商标。
赵慎忠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的逐渐复兴,以及阿胶产品形态的不断适应进化,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的东阿镇阿胶,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在福胶集团,老一点的工人都会很自豪地告诉你:“我们厂60年了没有得癌症的!”很多济南人从原来家里放着胶块不知道怎么吃,到现在为了滋补、保健、美容每年买着吃。
说得高兴,赵慎忠随口唱起了一首歌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狼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这首歌谣唱出了阿胶的制备工艺和方法、阿胶的制备用原料,唱出了与阿胶有关的自然条件和正宗产地。一年又一年,一直流传至今,给阿胶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本报通讯员 黄长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