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央视为何不说“NBA”?轻踩了“点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人民日报:央视为何不说“NBA”?轻踩了“点刹”
2010年04月21日 08:05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中央电视台规范用语用字,体育频道主持人不说“NBA”,改说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除了“NBA”,还不能用GDP、WTO、CPI等英语缩略语,努力减少汉语中夹杂英语的现象。此事引起纷纷议论,有支持的,有质疑的,也有反对的。

  我赞成体育解说员韩乔生的说法——“不是人人都知道‘NBA’”。中国有几亿人学英语,是全世界学英语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即使这几亿人都懂“NBA”,懂所有的英语缩略语,还有几亿人不懂。在45岁以上的人口中,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不懂英语的人更是大多数。作为大众传媒,应该说大多数人都懂的普通话,写大多数人看得懂的汉字。

  英语到了中国的传媒中,应该翻译成汉语。这不是哪一个人说的,是“法”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在此强调一句:语言文字法已经颁布实施10年。

  有朋友说,现在不是要与国际接轨吗?汉语的伟大在于它的包容性,能吸纳外来词。为什么就不能容忍“NBA”?我说:不错,汉语是开放的,汉语是包容的,汉语在吸收外来语言中丰富自己并与时俱进。但是,汉语吸收外来语,是把外来语汉化,也就是通过翻译把它变成方块字,化为汉语的血肉。有朋友举例说,英语也吸收汉语,“功夫”、“师傅”、“豆腐”就是。但是请注意,英语在吸收这些汉字时,它也是采用汉语英化的办法。在英文中从来没有见到夹杂汉字的情况。吸收外来语不是直接将外文字母嵌入汉语,与国际接轨也不是与英语接轨。

  有朋友说到,叫“NBA”简练上口,用汉语太啰嗦,不习惯。我说:同样是体育中的外来语,“英超”、“意甲”,用汉语不是说起来很简练、听起来很习惯吗?如果当初在“NBA”刚来到中国时,我们就把它翻译过来并用中文简称,比方叫“美篮联”,现在是不是也就习惯了呢?有朋友举例,MP3,如果用中文是“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太长。我说:这只是翻译的问题,那些说起来不顺口或太长的名词,可以改进翻译,使之尽可能完美。如果没有对应的汉语词汇,我们可以创造新词。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任何语言都能翻译,都能做到信、达、雅。近些年翻译过来的外来语,好懂好记而又优美的例子很多:激光、电脑、手机、可口可乐、托福、雅诗兰黛……

  现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又一次规范用语用字,对汉英混杂现象轻轻地踩了“点刹”,听惯了“NBA”的朋友,一时有点不习惯,但不多久我们就会习惯的。如果现在还不刹车,多少年后就更积重难返了。

  傅振国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