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等词扎眼,不利于引导社会情绪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蚁族"等词扎眼,不利于引导社会情绪
2010年04月19日 10:42 来源: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报纸电视、网络经常用一些扎眼的词汇,来概括某一现象,诸如“蚁族”、“蜗居”、“卡奴”、“房奴”、“地王”、“官二代”等等。这些词语透着极端,含着情绪,是一种情绪化的极端反映,不利于引导社会情绪。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生猛、情绪化的词汇,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却放大这一现象的某一个方面,凸显了用语中的非正常心态和语境,这不仅会在更大程度上诱发社会情绪,导致社会的不和谐,而且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如“蚁族”一词,源自一个对大学生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调查。高学历低收入的群体从来都有,尤其是刚刚毕业的群体几乎从来都是低收入的。但有人却用“蚁族” 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名词,来描述这些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和生活状态。于是乎,在高房价背景下,“蚁族”一词一夜走红,“蚁族”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

  “两会”前夕,几位全国政协委员探访了北京最大的年轻低收入群体聚集地唐家岭,并由此导致该地区迅速面临被改造的命运,大量的“蚁族”因此开始搬离唐家岭。“蚁族”的内心五味杂陈:“我们愿意相信他们的探访和眼泪是真诚善意的,但是我们不需要同情的眼泪。”一些“蚁族”甚至愤而直言:“不要居高临下地打量我们,我们过得很好,也需要尊严。”“我们不需要昂贵的‘被改善’。”

  实际上,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更要有理性。用一种情绪化的语言伤害的可能是一个群体。还有,“被增长”、“被平均”、“被代表”、“被捐款”等 “被”字头词语也被发明,并迅速流行。这些无一不说明:生造和使用这些扎眼的词汇,除了达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效果,发泄个人对时代和社会现象的不满之外,不仅不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在无形中伤害着一部分人、一部分群体的敏感的心。

  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广泛程度和影响程度日益广泛、深入,媒体、网络已成为了影响公众情绪和社会观念的重要公共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语言是主要的传播载体,因而,媒体用语尤其需要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需要更多的理性、公共道德和语言文明。那些扎眼、生猛、充满情绪化宣泄的词语,无形中透着现代媒体责任的缺失。因而,媒体用语要树立公共意识,多一些理性探讨,少一点情绪化的宣泄。   童大焕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