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保卫汉语”的声势很盛,我们如何说话似乎成了问题。
保卫的努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方面,比如广电总局要求CCTV们不用NBA、CBA、CPI、GDP等英语缩略词,必须说中文全称。一个是学术方面,中国翻译协会日前举行座谈会说,公开出版物、媒体报道乃至政府文件中,直接将外来语嵌入中文使用的现象愈来愈多,若不加制止,则是对自己的语言不尊重,汉语纯洁性也将不保。
语言不是小事,关系到我们如何说话,如何思维,如何审美,也影响到社会怎样运行,国家怎样治理。不过,我们对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这样敏感,竟要予以抵制或纠正,那么现代汉语吸收了无数日语词汇,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又该作何解呢?
在我看来,现代汉语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外部忧患。即便在一些人看来是个问题,也远没有严重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地步。
这并不是说现代汉语没有毛病,只是它的毛病不在外部,而是在内部。典雅一点说,现代汉语“祸不在鲁”。
一种语言如何演进,除了民俗习惯、外来文化等影响外,它还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由于政治权力可以决定你能够说什么、不能够说什么,决定一件事情只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因此权力对语言的影响和塑造,往往根本而深远。
我国上世纪有那么一段时期,我们的语言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斗争的工具,赞美的工具等等。从最基本的功能来说,语言应该是每个人用来表达个人所思所想的,但在那种情况下,语言表达出的是不是个人想法很值得怀疑,更可能是整体意志,语言的团体操。
有部电影叫《庐山恋》,老一辈人都看过,一对热恋中的青年情到浓时,女青年情不自禁地高喊“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清晨”,其实大家都明白,潜台词是“我爱你”。这个例子其实说明,受到某种力量的不正常影响的语言,可以左右人说话,左右人思维,还会支配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最私密的场合。
如果语言不能承载个人的独立思维和表达,这种语言就缺乏对人的尊重,而生活在这种语言得以塑造的环境中,个人其实很难有尊严和体面可言。
我认为,直到今天,某种力量对现代汉语的坏的影响,仍然缺乏系统的反思与纠正。什么叫“不明真相的群众”,什么叫“一小撮”,什么叫“刁民”,什么叫“别有用心”……形形色色的表现不胜枚举,依我看,“公开出版物、媒体报道乃至政府文件中”的语言问题哪里是外来语呢,分明是内部语问题,语言的背后对应着社会治理思维。
最近,韩寒大受关注,很大程度上因为他开始对时事发表看法。他说话的意思,不费什么劲大家都能明白,最需关注的地方其实在于他说话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在我看来,他的言说挤掉了语言的毒素,不受任何整体框架的规定和约束,正在以某种新颖和真正个人化的方式使用着现代汉语。这就是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世界更需要韩寒的大众影响力。
德国汉学家顾彬曾激烈批评过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很大问题是语言太差。顾彬讲到德国的一段历史,他说有段时间德国文学界提出“重新学习德语”。为什么呢?因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约十多年间,德语被政治给污染了,所以要重新学习。
大家可能对顾彬的很多批评不服气,但是他说的对语言的重新学习,对我们是不是能有所启示呢?我想,我们的文学界也好,学术界、媒体界也好,凡是频繁使用现代汉语的机构,都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多做一些工作。
刘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