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交友节目引热议:真诚速配还是“娱乐大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视交友节目引热议:真诚速配还是“娱乐大众”
2010年04月16日 08: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电视交友类节目引热议

  “真诚速配”还是“娱乐大众”

  1998年,湖南卫视开播的《玫瑰之约》使得“电视红娘”一时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嘉宾人选的日益匮乏,再加上当时“真人秀”在中国大陆的风行,各家省市卫视纷纷上马歌舞选秀,使得电视速配类节目难以为继,只能黯然退场。《玫瑰之约》制片刘蕾也因此断言,电视速配不适合中国人。

  可是,当时间进入崭新的2010年,《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的突然火爆却证明,中国味儿的交友速配节目不仅“原地复活”,而且大火特火。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到底这类节目的目的是“真诚速配”还是“娱乐大众”?

  ●婚恋交友成社会问题,引发婚恋节目再度兴起

  2010年2月14日情人节,《新周刊》以“剩女,是一个反动词汇”作为主打文章的标题,将目光聚焦到“剩女”这一特别的社会群体。在目前“剩男”、“剩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的情况下,我们相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暂时还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另一半。“如今的生活节奏这么紧凑,缺乏相处时间、生活圈子狭窄,使婚恋交友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涛在接受采访时说。“电视本身就像一个蓄水池,起到排解大家情绪的功能,反映着当下的社会环境。因此,像《非诚勿扰》这类婚恋节目的再度兴起,具有必然性。”

  若细心观看便不难发现,比起10年前的同类节目,以《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一代速配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其在征友速配的内核下更加注重节目的娱乐性和话题性,甚至有大量的表演和演绎的成分在节目里出现。每一期节目都在制造各种各样的话题,从富二代的价值观,到乡村教师的幸福生活,几乎涵盖了各种社会热点问题。

  这样的节目形式设置一方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拉高了收视率,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另一方面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泛的延展性,我们在节目中不仅是为了看别人恋爱的热闹,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人和事。很多《非诚勿扰》的观众都在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直接。甚至连节目制作人都表示,节目中的问答出人意料的犀利。“请问你有房和车吗?”“结婚之后和父母一起住吗?”“婚后想不想要孩子?”“你跟前任男(女)友分手的原因是什么?”《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更是直言不讳:“我宁愿坐在宝马中哭泣。”年轻男女如此直接地抛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物质的要求。直接、速食的社会恋爱观,推动了“新速配时代”的到来。

  ●不必太较真儿,节目提供窗口,生活才是舞台

  《非诚勿扰》在火爆荧屏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网络红人,其中马诺、马伊咪等美女更是被娱乐公司看中,走上了演艺道路。然而不少网友却指出,《非诚勿扰》中部分有貌有才、伶牙俐齿的“剩女”,是导演组为求收视率和节目效果刻意安排的。此话一出,便引得广大网友的“人肉搜索”,恨不得翻出嘉宾们的全部家底儿。

  究竟是不是“托儿”?对此,《非诚勿扰》制作人王刚已经发表了公开声明,担保每个嘉宾都是节目组通过报名精心挑选而来的,决不是所谓的“托儿”。况且节目本身并不是走明星路线,也根本没有作秀的必要。张国涛教授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跟制作人也都有交流,可以基本确定‘托儿’的事不是真的。但是节目为了效果,自然要寻找各种性格、各种特点的嘉宾以增加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度。”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研讨会上,大家对于婚恋节目所谓“托儿”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业内大多抱着肯定的态度,这也是一种为节目注入新元素的大胆尝试。最近艺人何润东做客《非诚勿扰》就提醒了大家,或许,我们的婚恋节目可以逐步走向“明星化”,就如同韩国的《情书》,把速配与综艺娱乐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单纯追求“能不能成”的实用效益转向挖掘节目本身的可观性。

  业内专家表示,其实,在“托儿”的问题上不用太较真。节目毕竟是节目,10年前的节目之所以下台,跟它过分追求“配对成功”的实用性、致使自身发展走进死胡同也密不可分,如今新兴的婚恋节目,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当初的教训,尽力避免模式化,不断引入新人新话题。让节目更好看,这才是做一档节目最重视的因素。节目与现实的最大区别,就是节目提供窗口,生活才是舞台。

  ●模式化的婚恋节目究竟能撑多久?

  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对综艺节目明文规定了不少“禁令”,尤其是对于选秀节目。而现在热闹一时的相亲节目,在情节设置上,各家电视台极尽所能地哗众取宠。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苗棣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虽然也认为这是大趋势,但同时表示了他的担忧:“这类节目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因为能满足观众的某种窥视欲望,如果有关方面不进行某种干预的话,可能今年会比较多。”

  一语成谶,今年“选秀风”转为“婚恋风”,各家省市卫视为了抢夺收视率,打着“爱”的旗号又一次蜂拥而至。再而衰,三而竭,模式化的婚恋节目究竟能撑多久?不少人提出了这个疑问。

  “虽然有点无奈,但这是现实。竞争本来就是正常的,一项挣钱的节目自然人人都眼红,更何况对于实力有限的省市卫视,只能更多地在综艺娱乐方面寻求发展。现在的婚恋节目与以往相比,其实已经进步很多。比如改变了一对一的方式,变成一男对二十四女;又比如让嘉宾自由发言,加入不少访谈类节目的因素等。电视台为了节目的发展和生存,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张国涛感慨:“但是,过分竞争会最终导致过劳死,为了持续地发展,大家还是得尽量扩展节目的内容丰富性,不然观众很容易腻味。过度耗费一个节目形式,新鲜感一过,婚恋节目究竟还能走多久就变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黄瑾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