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汕头市文广新局获悉,4月10日“南澳Ⅰ号”考古队员连续进行发掘中,已有上百件古代文物从海底发掘出来,重见天日。但昨天由于恶劣天气影响,作业船“南天顺”号已到附近海域避风,水下考古发掘要两日后重新开启。
出水青花瓷可能来自福建漳州
据了解,短短发掘的两个工作日里,“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就已打捞出水近百件古瓷器,多为青花瓷,器型多为口径各不相同的碗、碟。
“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崔勇指出,“南澳Ⅰ号”上可能会发现大量的“汕头器”,但这些“汕头器”并非汕头制造,经过专家研究,它们可能来自福建漳州。
崔勇告诉记者,“南澳Ⅰ号”缺乏整体打捞的条件。考古人员首先会在水下进行测绘、摄像等,再把文物搬上打捞船,对其进行编号并集中运往南澳海防博物馆,在特制的大型脱盐池中用纯净水脱盐处理,以防止浸泡在海底数百年的瓷器出水后皴裂、变形。
或印证中国古商船经过好望角
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说,在非洲的肯尼亚海滨小镇曼布鲁伊有一个穆斯林古墓,墓塔上镶嵌着几个中国瓷盘作为装饰,其中有一个单凤博古纹盘跟“南澳Ⅰ号”上发现的明代青花单凤博古纹盘几乎一模一样。
黄迎涛认为,两件瓷器的相同或极其相似,至少可说明在同一年代、同一窑口生产的瓷器曾经搭乘轮船从中国远赴重洋到达了非洲,肯尼亚可能是航线中停泊的地点之一。“‘南澳Ⅰ号’或许是这个船队中的一艘,它不幸触礁沉没了。”黄迎涛分析,若这一线索能够得到进一步证实,将意味着中国商船在明代晚期已能经常性地绕过好望角。这一发现又有可能间接印证郑和船队比西方早近百年发现非洲好望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